相逢,是一树的花开。毕业季飞扬的青春里,你在哪,与谁一起留下记忆?
5月29日,复旦大学本部校区老校门、相辉堂、吕志和楼、校史馆、枫林校区东区老校门、一号楼,这些复旦地标见证专属毕业生的 “大片”,51支班集体相聚,与书记裘新、校长金力同框拍摄毕业照。
快门按下,定格你我的复旦时光
上午8点半,枫林校区合影开始。毕业生们穿上学位服,戴上学位帽,整理垂布,扶正流苏,书记校长满面笑容走到毕业生中间。在一阵阵快门“咔嚓”声中,师生们热情洋溢的笑脸被定格。“来,一起点赞”,书记校长回头和身后毕业生们说,为毕业生们送上满满祝福。
下午3点,复旦源建筑群周围热闹非凡,本硕博毕业生相聚,重温同窗谊,共叙离别情。与书记校长合影,留下珍贵回忆。
“书记校长,我们合影一张吧”
整队间隙,毕业生们纷纷留下专属照片。草坪上,有毕业生带着“复二代”一起合影打卡,也有不少学生家长来到学校,出席孩子们的人生重要时刻。
比心、点赞、剪刀手,毕业生们三五成群,手持KT板,在各式标志性建筑、展板前合影,在签名墙上写下祝愿。校团委组建起19人的志愿者工作组,保障两校区毕业生合影活动。现场还有不少辅导员、老师,陪伴同学,分享喜悦。
毕业了,听他们说
静安区中心医院2024届研究生班与生物医学研究院毕业生是与书记校长合影的第一个集体。合影结束,生物医学研究院2021级硕士毕业生张毓鹏,举起手机与同门师姐——生物医学研究院2019级博士毕业生夏晓琼合影。“看到大家都穿上学位服,突然就特别舍不得。”那一刻,多么希望在离校前,再和导师讨论一次课题,再和小伙伴们去打卡想去的地方。“五年的努力拼搏,终于等来这一刻。”夏晓琼说,“今天会成为我人生中至关重要的标志性时刻。”
“去年在本部校区和书记校长拍照,仿佛就在昨天,没想到今年又返场闪现。”一年过去,韩丞治从附属中山医院2018级临床医学(五年制)专业本科生成为附属中山医院直博生。今天,他作为复旦大学博士生医疗服务团的一员,穿上白大褂和团内即将毕业的师兄师姐一起拍照。
“以管理学院学生、退伍士兵和研究生支教团队员的身份,参加三场拍照,于我而言,意义非凡。”2017年,俞智瀚入学复旦,大二申请参军入伍,之后成为管理学院2020级本科生。“曾经的同学已毕业,如今跟战友和新同学一起毕业,感慨万千。”步履不止,不久的一天,他将作为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前往青海玉树支教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队员、马克思主义学院2021级硕士生马文亮表示,“在复旦就读的这几年,是我近二十载求学生涯里的高光时刻。我将永葆复旦人‘团结、服务、牺牲’的精神,怀揣‘心有所信,方能行远’的复旦教诲,在平凡的岗位上发出自己的微光。”毕业后,他将作为一名山东省选调生,深入基层一线。
来自护理学院2020级的三位本科生,杨景皓、黄胜、储友海,摆出各类姿势,玩转花式拍照。“毕业脚步声临近,感谢我的室友、同学朋友,那些一起学习、成长、分享的时光让我的大学生活充满欢笑和回忆。”杨景皓说。
材料科学系2021级硕士生孙圆元,在集体拍照结束后快速举起相机,“我鼓起勇气与书记校长拍张照。这为我七载复旦校园生活留下特别回忆。”
生物医学研究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周凯程,除了与院系同学们合影外,还与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院史馆讲解志愿者服务队的队员们一同留下珍贵影像。去年3月,院史馆讲解队招募第二批新成员时,他申请加入。在1年的时间里,他将复旦上医历史讲给观众听,期间还带领2位新成员加入讲解队。“当我们穿着统一的队服站在一起,感觉仿佛置身院史馆中。与大家一同分享上医故事的这段时光,是极为宝贵的经历,将铭刻在我心中。”他很感激在复旦锤炼的乐观、坚强和不言败的品质,“这些财富,将支撑我跨越坎坷,坚定前行。”
来自俄罗斯的国际文化交流学院2022级硕士生王力伟,现场和同学们交流甚欢,“今天认识了一些同一专业的本科同学,和大家一起拍照留念,成为我在中国的一段美好记忆。”未来他打算将所学知识与就业相结合,为中俄交流合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几周前,环境科学与工程系2022级本科生徐小龙,背着书本和笔记,穿着实验服,在本部和江湾校区来回奔波。今天穿上学位服,踏上相辉堂草坪,发现真的要毕业了。“我将带着热情和期待,奔向人生下一阶段。”他将作为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硕士生,在复旦开启新一段学涯。
从这里开始青春理想,从这里各奔西东,各自安好。世界盛大,从复旦出发。惜别,珍重,毕业在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