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谈家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沪举行

发布时间:2008-11-10


11月8日上午,复旦大学师生与上海各界人士近两千余人在龙华殡仪馆大厅,为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的领导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上海市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五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名誉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原副校长谈家桢同志送行。

谈家桢同志于2008年11月1日7时18分在上海华东医院逝世,享年100岁。
 


 


谈家桢同志逝世后,有关方面成立了以俞正声同志为主任,蒋树声、楼志豪、周济、陈竺、韩正、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沈红光、杨晓渡、沈晓明、秦绍德、王生洪、李宣海、薛明扬、马伊里、李铭俊等同志为成员的谈家桢同志治丧办公室,负责谈家桢同志的治丧工作。

谈家桢同志逝世后,胡锦涛、江泽民、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王刚、王兆国、刘延东、李源潮、张高丽、俞正声、李鹏、乔石、朱镕基、李瑞环、刘华清、李岚清、曾庆红、吴官正、王沪宁、路甬祥、韩启德、陈至立、蒋树声、严隽琪、桑国卫、孟建柱、杜青林、张梅凯、万钢、厉无畏、周光召、李铁映、丁石孙、钱伟长、罗豪才、徐匡迪等同志分别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慰问家属。

谈家桢同志逝世后,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科技部、教育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民盟中央,以及周济、陈竺、邓楠、金炳华、陈宜瑜、江绵恒、李家洋、李静海、潘云鹤、李重庵、索丽生等也以不同方式表示哀悼并慰问家属。
 


 


谈家桢同志逝世当天上午,俞正声、韩正、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王仲伟、杨晓渡、丁薛祥等上海市领导同志,以及复旦大学校长王生洪、党委书记秦绍德等,前往华东医院表示哀悼并慰问家属。
 


上午10时,龙华殡仪馆大厅气氛庄严肃穆,谈家桢同志的遗体安卧在鲜花丛中,正中一幅“沉痛悼念谈家桢同志”的横幅倾诉着无数人的哀思,两侧前排摆放着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中央、上海市有关部门,上海市民主党派、市工商联敬献的花圈、花篮。
 


哀乐低回,前来送行的人络绎不绝。俞正声、韩正、黄跃金、刘云耕、冯国勤、殷一璀、沈红光、杨晓渡、丁薛祥、蔡达峰、郑惠强,龚学平、蒋以任,张宝文、张圣坤,老同志叶公琦、罗世谦等;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同济大学党委书记周家伦等国内兄弟高校负责人;谈家桢同志的亲属和生前友好;他曾倾注无数心血的复旦大学的教师、学生和部分国际友人在谈家桢同志的遗体前肃立默哀,鞠躬送别。

送花圈、花篮或发唁电、唁函的还有杨雄、屠光绍、陈豪、周禹鹏、胡炜、王培生、杨定华、唐登杰、胡延照、艾宝俊、沈骏、沈晓明、赵雯、朱晓明、周太彤、王新奎、李良园、钱景林、吴幼英、周汉民、蔡威、高小玫、张学兵、杨健,老同志韩哲一、杨士法、杨堤、陈铁迪、王力平等。

 

谈家桢同志生平



中国共产党的挚友,著名生物学家、中国现代遗传科学奠基人,杰出的科学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杰出的领导人,著名的社会活动家,上海市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第五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名誉主席,民盟上海市委员会名誉主委,中国科学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原副校长谈家桢同志,因病于2008年11月1日7时18分在上海逝世,享年100岁。

谈家桢同志1909年9月15日出生于浙江省慈溪县慈城的一个邮务员家庭。1926年7月高中毕业后被保送至苏州东吴大学,主修生物学。1930年8月被推荐至燕京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师从李汝祺教授。1932年2月回东吴大学执教。1934年9月至1937年7月赴美国加州理工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师从现代遗传学奠基人摩尔根及其助手杜布赞斯基。1937年8月放弃国外优厚待遇,毅然回国,被聘为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1951年任浙江大学理学院院长。1952年9月全国高等院校院系调整后,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1961年4月起任复旦大学副校长。“文革”期间遭受迫害。1979年2月起任第五届上海市政协副主席。198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1983年4月至1998年2月任上海市第八、九、十届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谈家桢同志于1951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历任民盟第五、六、七届中央副主席,民盟第八、九届中央名誉主席,民盟第七、八、九、十届上海市委主任委员。他是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五、六、七、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谈家桢同志是蜚声海内外的杰出科学家。他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遗传学。他从事遗传学研究和教学七十余年,发表了100余篇学术论文。特别是发现瓢虫色斑遗传的“镶嵌显性现象”,被认为是经典遗传学发展的重要补充和现代综合进化理论的关键论据。上世纪四十年代参与发起成立国际进化研究学会。曾当选为第八届国际遗传学大会常务理事。1978年发起成立中国遗传学会,主编《遗传学报》。1983年以来,他先后当选为国际遗传学大会副主席、主席,美国国家科学院和第三世界科学院及意大利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纽约科学院名誉终身院士,日本和英国遗传学会名誉会员,曾在联合国多个科学机构担任职务。1995年获得求是科学基金会“杰出科学家奖”,1999年国际编号3542号小行星被命名为“谈家桢星”。他最早将“基因”一词带入中文。20世纪50年代,在毛泽东同志的直接关心下,他在复旦大学建立了中国第一个遗传学专业、第一个遗传学研究所和第一个生命科学学院,被誉为“中国的摩尔根” ,使中国在世界人类基因组研究中占据一席之地,为中国的生命科学迈向世界作出了重大贡献。   谈家桢同志是具有崇高师德的教育家。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坚持言传身教,教书育人,为中国的生命科学培养了几代领军人物和大批优秀人才。他认为“终生之计在树人”,提倡“教而不包”。他虚怀若谷、甘为人梯,鼓励学生超越自己。他关注基础教育和国民教育,先后创设多个奖学金,资助年轻学生求学。2003年被评为首届“上海市教育功臣”。

谈家桢同志是著名的社会活动家。曾长期担任全国和上海市的人大、政协的领导职务,还担任民盟中央及民盟上海市委的领导职务,始终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参与国是。他的爱国热忱和真知灼见,受到几代中共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和重视。他积极建言献策,提出许多关于我国教育和科研体制改革等方面的意见和提案。虽年事已高,但仍就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和保护我国人类基因问题提出重要建议,受到中央领导的高度重视。他为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为中国民主同盟的自身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他善于团结和带领知识分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功立业。他积极宣传我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在出国学术访问期间,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反对“台独”。他十分关心留学海外的青年学子,积极为国家引进人才。

谈家桢同志始终与中国共产党同心同德、风雨同舟、肝胆相照、荣辱与共。他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他早年作为学生领袖投入“五卅”运动。抗战期间,随学校辗转流离,坚持教育救国、科学图强。解放后,他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切盼望祖国强盛。“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诬陷为“反动学术权威”,受到不公正待遇。但在逆境下,仍然始终坚信中国共产党,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粉碎“四人帮”后,他坚决拥护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为社会主义祖国日益强大而欢欣鼓舞。无论遇到何种困难,他的心始终与中国共产党紧紧相连,与祖国的发展紧紧相连,与时代的脉搏紧紧相连。

谈家桢同志一生光明磊落,实事求是,严于律己,待人宽厚,谦虚谨慎,生活简朴,无愧为中国知识分子的楷模。他高尚的道德风范、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卓越的事业成就,将永留青史,并将激励新一代爱国知识分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