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协作 规范—— 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

发布时间:2009-11-06

2009年11月5日,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成立大会暨学术论坛,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隆重举行。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头颈外科嵇庆海教授当选第一届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本次专业委员会是在中国工程院院士邱慰六教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荣誉教授王弘士教授、张有望教授及院长蒋国梁教授的关怀下,在上海市抗癌协会的指导下,以及上海市各医疗单位、机构以及肿瘤学界同仁的大力支持下成立的。该协会以“团结、协作、规范”为宗旨,汇集了上海市多家在头颈部肿瘤诊疗领域有较高水平的三甲医院及数十位专家教授,以期共同推进上海市乃至全国的头颈部肿瘤规范化治疗,提升诊疗水平。

据第一届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嵇庆海教授介绍,本次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对在上海从事头颈肿瘤研究的同道来说将是难得的协作机会,这其中有两层含义:一是外科不同领域间的协作,如颌面外科、耳鼻喉科、头颈外科等;二是不同学科间的协作,包括外科、诊断、放疗、化疗等。在这样一个协作平台上,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举办国内外头颈肿瘤学的学术会议,加大培养该专业领域的科技、医学人才,加强新技术、新方法的宣传、交流及普及,从而进一步推广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在头颈肿瘤诊治领域的应用。在沟通的基础上,开展多中心的合作,以彼之长补己之短,使得头颈肿瘤的诊疗得到整体规范与提升。嵇教授说:“即使是不同的病人在不同的医院看病,也能得到规范的治疗。”

目前在国内,多数医院的治疗手段仍以科室划分,各科医师熟悉的是本科室专用的治疗手段,如:手术刀或放疗机器、化疗药物等,在各科医师看来,自己熟悉和掌握的手段是最好的,因而在肿瘤治疗上难免存在科室偏见,影响到多手段综合治疗的开展。由于缺乏头颈部肿瘤治疗较权威的指南,很多科室在头颈部肿瘤治疗中存在很大的随意性。肿瘤的综合治疗需要多学科的参与,需要不同学科对肿瘤学专业的共同认识,更需要学科之间的团结协作以制定头颈肿瘤治疗规范。由于头颈部解剖的特殊性,使得头颈部肿瘤的治疗必须在根治疾病同时兼顾保留功能与外观,对于头颈部肿瘤而言这一平衡尤为重要。很多头颈部肿瘤患者无法通过单一损伤治愈,或者通过手术获得治愈但造成了头面部畸形或语言、进食功能的损害。随着头颈肿瘤外科、放射治疗、肿瘤内科学等多学科的发展,头颈部肿瘤治疗愈来愈趋向采取外科、放射、内科及生物治疗的综合治疗手段,使得保留功能与外观成为可能,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肿瘤医院是全市最早开展综合治疗的专科医院。通过4年的发展,多学科综合治疗模式的优势不断显现。它缩短了诊断到治疗的时间。在一个治疗团队中,不同专科的医生能够在同一时间看到全部的临床诊断资料;经过多学科的会诊和讨论,根据大家共同接受的治疗原则和临床指南,做出适合具体病人的(个体化)最佳的治疗方案;通过具体病例会诊和讨论,进一步促进不同学科间的交流,增进对不同学科的了解,使得对肿瘤学知识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保障最佳治疗方案的实施。

肿瘤综合治疗协作组的功能并不是仅仅局限于制定临床治疗方案,它具有设计和实施临床研究计划、开展基础研究、将基础研究成果向临床应用的转化等功能。本次头颈肿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也期望在此方面得到更好的发展。

我们相信,上海市抗癌协会头颈部肿瘤专业委员会的成立将有利于更好地、更规范地推动和开展本市这方面工作,也会对我国的抗癌事业有所贡献,让更多的患者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