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社会科学界第七届学术年会首个专场在我校举行 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09-12-02

新闻中心讯   2009年11月28日,由上海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与复旦大学联合主办的2009上海社科年会世界经济•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学科专场在光华楼一楼报告厅隆重举行。本学科专场以“新中国对外关系60年:理论与实践”为主题。校党委书记秦绍德教授、副书记陈立民教授,市社联党组副书记桑玉成教授出席会议。来自本市各高校和校内有关院系的250多名专家、学者和学生参加了会议。开幕式由中国国际关系学会副会长俞正樑教授主持。

本学科专场邀请了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副主任章百家研究员做主旨讲演,题为“新中国60年的对外关系”。之后,专场分别以“中国对外关系理论的发展”,“中国特色对外关系的实践”,“金融危机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等为专题进行深入研讨,对我国六十年对外关系理论与实践进行了梳理和研讨,也就世界当前的经济形势及我国的对外关系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对外关系“三统筹”战略

六十年来,中国的外交理念已经在时代观、体系观、和平观、利益观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体系,既拓展了中国外交的空间,又提升了中国的道德力量。中国在几经调整之后,将自身定位于“发展中大国”,提出和实施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国别和领域两个方面、双边和多边两类对外关系的“三统筹”战略布局。目前,中国在国际体系改革、大国关系调整、周边环境塑造、提供国际公共产品及增强软实力等方面应进行更为前瞻和系统的探索和构建。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邓小平提出了以“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为核心的解决国际争端的战略思维,这是在中国和平外交发展过程中一次极为成功的实践。邓小平的战略思维对中国解决与其他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各类争端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从而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创造了一个有利的国际环境。党中央在新形势下,在新型国际安全观、新型国家关系模式、新的共处与互补原则、新的共同发展观和新和谐世界等方面对邓小平战略思维的创新发展,将继续指引和推进中国对外关系和谐发展的进程。

“后危机时代”与中国对外经济关系

正确认识和把握当前世界经济的运行特征,是时下研判世界经济走势,分析我们发展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重要条件。当前,世界经济运行进入了虚拟经济、实体经济二重性运行格局及其矛盾冲突时期,此次金融危机就是世界经济运行结构失衡的产物。目前世界实体经济的运行将呈现较长的低速增长和时起时落状态,这从另一方面为我国的经济结构转型和技术进步提供了一种压力和动力。只有树立以拉动内需为主导的机构调整,夯实国民经济运行基础,促进社会经济活力恢复,解决经济结构上受制于外部市场需求,社会经济运行基础不稳等问题,才能促进我国宏观经济有质量地稳步恢复增长。

我校国际问题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沈丁立教授在会上作了“中美关系四十年:回顾与前瞻”的主题报告,强调了中美应当发展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关系。

这些专家在相关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地位,有多年的研究经验,厚积薄发,思想碰撞,不时迸发出新的观点、新的火花,给与会者带来了一场精彩纷呈的学术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