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大型招聘会249家单位带来近5000个岗位 岗位数量稳中有升 招聘单位热情不减

发布时间:2009-12-07

新闻中心讯 “本次招聘会吸引了249家用人单位前来招聘,是近年来复旦大学参加单位最多的一次招聘会,单位数量比上一年增加了20%,今年我校需要就业的毕业生人数与往年持平,来招聘的单位对复旦学生热情很高,”在12月4日复旦大学2010届毕业生大型招聘会上,复旦大学就业办主任陈浩明向记者透露了今年复旦就业的形势。本次招聘会由上海市对外服务有限公司协办。据悉,截至今天,今年下半年专程来复旦开专场招聘宣讲会的国内外一线企事业单位已达200家,与金融危机前相比持平,发布的招聘岗位数也相当。

长三角地区招聘热情持续上升 复旦学生供不应求

复旦学生一向深受长三角地区用人单位的青睐,去年虽然就业压力大,但是长三角以及中西部地区招聘热情不减,上海浦东新区人民政府、宁波江东区人事局等地方政府纷纷组团到复旦招聘。今年,江浙沪的长三角地区为复旦毕业生增加了招聘岗位,单位包括政府部门、企业、事业单位、高校研究所等共221家,占单位总数的88.8%,其中上海地区的单位190家,上海航天技术研究院、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上海核工业研究设计院等一批国家重点研究单位,尼康、三菱等外企制造业,上海烟草公司、宝钢、扬子江药业集团等大型企业集团,工商银行、上海银行等金融机构为复旦学生提供了众多优质的就业岗位。与此同时,浙江广播电视集团、上海世纪出版股份有限公司等新闻出版机构也为毕业生提供了很好的工作机会。本次招聘会单位层次较高,国家重点单位多,长三角地区的单位多,这是本次招聘会的最大亮点。

工商银行上海分行的招聘经理称,多年来他们一直来复旦大学招聘,与复旦大学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每年都有优秀的毕业生到工行就职,他们非常看好复旦毕业生的综合素质和发展潜力,希望今年在复旦的招聘工作满载而归。

据陈浩明介绍,今年学校继续实施“立足上海、面向全国、辐射长三角”的思路,大力开拓学生赴长三角各地就业的渠道。学校还与嘉兴、宁波、无锡、苏州等长三角地区的人事部门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为当地的人才引进工作牵线搭桥,积极为长三角地区输送优秀毕业生。而随着杭州湾大桥和苏通大桥的开通,以及沪通铁路、崇启大桥的即将开通,长三角地区区域经济的联动性增强,毕业生前往长三角地区就业的热情也上升不少。

地方政府和国有单位岗位占69.9%

本次招聘会上,地方政府和国有单位的招聘吸引了大量学生的关注。据统计,此类参会单位的数量174家,占总数的69.9%以上。第二军医大学、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静安区人民检察院等单位为复旦毕业生提供了优质的事业单位岗位。

与往年相比,本次招聘会上金融、医药和IT类的岗位需求明显上升,这也是经济回暖的迹象,这些单位为我校2010届毕业生提供了大量的就业岗位。从已经在复旦大学召开的招聘宣讲会的火爆程度上可见,今年毕业生对国有企业的需求持续升温,这可能与国企在金融危机中抗风险能力强有关。中国银行、中国电信等国企都受到了学生的青睐。对此,陈浩明表示:今年毕业生就业更趋理性化,在就业上更懂得综合考虑,追求长远发展。在人才争夺的角逐中一些优秀的国有企业逐步赢得了同学的信赖。

值得关注的是,在招聘会上,记者还看到了多所上海市著名中学的身影,复旦附中、上海中学等一批老牌名校和实验性示范性中学,继续向复旦优秀应届毕业生伸出了橄榄枝。

毕业生就业与用人单位满意度均上升

在复旦大学就业网上,常年发布就业信息的用人单位有1100余家,每年固定来做招聘宣讲会的国内外一线单位也有300多家。“这些稳定的用人单位与复旦有多年的合作基础,这得益于社会对复旦大学的信任和赞誉,得益于就业中心长期以来开拓市场的努力,”陈浩明透露,虽然去年遭遇了金融危机,但根据就业中心的统计,2009届毕业生的就业率与2008届持平,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较之往年有所上升,九成以上用人单位对复旦毕业生表示满意。

复旦大学相关部门负责老师介绍,为了应对今年依然严峻的就业形势,复旦大学继续贯彻“全员参与、全程渗透、全方位拓展、全面覆盖”的四全工作理念,努力做好2010届学生的就业工作。据介绍,对于家庭经济困难、就业困难群体,学校还将通过院系了解情况,针对性的采取经济资助、个性辅导、重点推荐等多种绿色通道服务手段,帮助他们实现就业。此外,就业中心还将进一步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为春节后的招聘工作早作准备,“虽然现在招聘市场呈现出繁荣的景象,但明年春节后就业市场的走势如何现在还很难定论,现在出现了用人单位在年前扎堆招聘,招聘工作时间重心的前移等现象,可能明年开春后招聘机会和选择余地会有一定程度的减少,”陈浩明这样形容目前的就业市场行情,他建议毕业生认清形势,积极应对,在优质招聘岗位出现时找到心仪的单位,以免错失良机。

如何应对新的形势?复旦大学将继续秉承走出去和请进来的策略,就业指导中心将和学校其它职能部门一道密切配合,进一步拓宽我校毕业生的就业渠道,还将加大和院系的配合,加大毕业生的推荐力度,增加招聘信息的利用率。搭建更加个性化和专业化的服务平台,为用人单位物色优秀人才,为同学提供理想的就业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