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4月13日,纪念浦东开发开放二十周年暨浦东社会发展研究成果发布与研讨会在浦东市民中心会堂举行。
校党委书记、上海市社联主席秦绍德,上海市委常委、浦东新区区委书记徐麟出席会议并讲话。来自浦东新区区委、区政府的领导,复旦大学、上海社科院、华东师大、上海大学等高校和研究院所的学者近50余人参与了当天的会议。
今年是浦东开发开放二十周年。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浦东新区社会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浦东开发初期,当时的浦东社会发展局和我校合作成立了“浦东-复旦社会发展研究会”。研究会自成立以来,广泛参与了浦东社会发展的研究工作,在国内率先并连续15年编写了《浦东社会发展报告》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出版了《全生态和谐发展》一书,系统记录了浦东的社会发展轨迹。
当天的会议分为成果发布会与学术研讨两个部分。发布会由浦东-复旦社会发展研究会会长、我校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院长彭希哲主持。《浦东社会发展报告》主编之一、上海市民政局局长马伊里详细介绍了15年来浦东社会全生态和谐发展模式研究的经过、方法及主要成果。
秦绍德在致辞中表示,浦东的开发开放吸引了一大批学者投入社会发展研究。《浦东新区社会发展报告》15年的历史表明,一个改革开放的新区,如果有众多学者和研究成果支持,一定能实现可持续的、科学的发展。当前,要从理论角度总结浦东二十年的发展历程,从战略高度谋划浦东未来的发展。浦东的改革发展有大量难题需要学者破解,浦东先行先试的实践为社会科学研究创造了广阔天地。研究透了浦东的问题,就站在了全国前列和世界前沿。他强调,中国的大学、中国的社会科学,只有与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迸发出蓬勃的生机和活力。
秦绍德指出,在浦东新一轮的发展中,复旦要为浦东源源不断地输送人才,继续鼓励学生们扎根浦东、奉献浦东,在浦东深化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实现人生理想;要加快发展微电子、计算机和药学等学科,利用浦东产学研结合的优势,加快自主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化步伐;要鼓励社会、经济、金融、政治、法律、公共卫生等各个学科的教师与浦东加强交流,在金融中心建设、现代服务业发展、司法建设与法律服务、城区社区建设和文化繁荣等方面,提供高质量的决策咨询。
徐麟在讲话中对15年来学者们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表示肯定。他认为这些成果对于推动浦东社会的全面、可持续、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现场还举行了赠书仪式,秦绍德、马伊里分别代表学校和浦东新区接受了主编赠书。
发布会后,学者们围绕着研究成果以及浦东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研讨。讨论会由我校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学院副院长梁鸿教授主持。复旦、上海其他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桑玉成、陈家华、刘君德等10人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在讨论中,学者们坦诚直言,指出浦东现有社会发展模式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发展提出了建议和对策。有学者认为,“十二五”期间,浦东应尽快明确朝方向发展。国家要求浦东新区,至2020年建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在世界范围内具有物流配置能力的航运中心。要实现这一目标任重道远,有许多困难需要克服。也有学者认为,浦东社会建设,一要对社会建设内容有基本认识,二要政府积极承担社会建设和管理职能,三要积极促成政社共治良性局面,培育市民与政府的合作精神。最后,彭希哲对整个发布会和研讨会做了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