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管理质量服务”认证项目在复旦大学启动特需医疗服务及结算流程将与国际商业保险机构...

发布时间:2010-05-10

新闻中心讯 5月7日,复旦医院管理有限公司及上海泰福健康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山医院、华东医院、妇产科医院和眼耳鼻喉科医院分别与世界著名健康保险和医疗保健跨国公司英国保柏(Bupa)集团签署医院“管理质量服务”协议,此标志着中英两国政府签署的“中英卫生创新伙伴”计划已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附属医院特需医疗服务及结算流程将与国际商业保险机构接轨。

英国驻上海领事馆总领事Carma Elliot 女士、我校常务副校长王卫平、英国保柏集团全球医疗总监 DR.Andrew Vallance-Owen、复旦医院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章滨云、中山医院副院长樊嘉等在签约仪式上讲话;华东医院院长俞卓伟、妇产科医院院长鄔惊雷等我校10家附属医院院领导及特需部门负责人、医学中心办公室主任朱畴文、复旦医院管理有限公司总经理李云等出席会议;医院管理处处长夏景林主持签约仪式。

王卫平在谈到双方合作时说,随着2010年世博会在上海召开以及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工作的推进,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地位正在逐步增强。患者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管理质量服务”认证项目,将了解到国际先进经验和管理手段,使得附属医院的特需医疗部门在管理质量、服务流程、结算流程上将有效实现与国际商业医疗保险的接轨。

Carma Elliot 女士这位“复旦校友”在讲话中称赞保柏是英国的超级品牌,代表着高质量的健康服务,同样,复旦大学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也是医疗、学术等领域的权威。强强联手,必将推动中国健康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保柏认证”被全球公认为是代表医院品质的国际化认证标准。保柏集团已把复旦大学及10家附属医院作为上海地区唯一的合作集团,在与上述单位签署排他性战略备忘录后,将提供相应的专家及技术支持,确保项目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开展;针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不足,保柏集团还将提供相应的指导及培训;评估结束后由保柏集团提供反馈报告,帮助医院持续改进服务质量。为完成本次中英携手的“管理质量服务”,签约医院将成立专门的项目小组与保柏集团共同制定项目实施计划,为保柏集团项目小组提供必要的支持及协调,以确保该项目按时顺利完成,并承诺对评估过程中发现的不足及医疗服务质量作持续改进。医院质量认证将有助于我国医院真正实现以 “患者为中心” 这一目标。

“管理质量服务”项目作为中英两国政府合作参与的“中英卫生创新伙伴”计划中的一个重要子项目,保柏集团将免费向参与医院提供服务,不向医院收取任何认证费用。

据悉,2007年6月14日中英政府续签了卫生合作谅解备忘录。该备忘录旨在促进两国医疗卫生机构和企业之间通过“中英卫生创新伙伴”计划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中国卫生部确定就四个方面展开合作,其中之一就是英国为我国“医院管理以及医疗服务质量评估”提供服务。为此,英国保柏集团开发了上述“管理质量服务”项目。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众对医院医疗服务的质量有了更高的期待。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投资或生活的企业、外籍人员日益增多,如何遵循国际认可的标准,为中国及外国患者提供国际化医疗服务已成为广大知名公立医院一项重要工作。据了解,医院在为外宾提供医疗服务过程中,很多外宾在就诊前首先了解该院有没有获得国际权威机构质量认证,当得到否定答案后,一般都会选择放弃治疗而选择回国治疗,这是因为外宾对国内一些医疗机构提供的医疗环境、医疗服务、消毒隔离等并不十分信任。这种不信任,已严重影响到中国的医疗形象乃至国家的整体形象。我国有些医疗机构热衷于把“为病人服务”的宗旨仅落实在轰轰烈烈的形式上。真正的以 “患者为中心” 不是挂在口头上、贴在墙上的宣传口号。医院首先应纠正一些习以为常的“坏习惯”,如滥用抗生素、肿瘤过度治疗,包括医院医务人员从不向患者解释为什么要用抗生素,使用药物需多长时间会起作用等。医院制度不能停留在纸面上,制度要记录什么时间制定的,要有制定人、审核人。制度不是一层不变的,在实施一段时间后,应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审核、修改。有制度,有检查。检查要有记录、有反馈,医院管理才能进步。有关专家认为,我国医疗服务机构要符合国际规范,参与国际竞争,满足涉外医疗的需求,就必须找到一条适合我国医疗卫生发展的路,必须找到适合我国国情的一套国际管理规范标准和权威认证机构,保柏集团的“管理质量服务”认证将有助于我国医院真正实现以 “患者为中心” 这一目标。

英国保柏集团没有股东,所有税后盈余均用于再投资,已在全球四大洲设有分支机构,遍布200多个国家拥有1300多万客户,保柏在医院评估及认证领域已有40多年历史,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评估及认可了1000多家的医疗机构。保柏的评估结果已获得国际商业保险公司的认同。全球员工数量近52,000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