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日上午,2010届本(专)科毕业生“我为母校献‘金点子’”座谈会举行。杨玉良校长出席。校党委副书记陈立民主持座谈会。校内相关职能部处负责同志参加了座谈会。
座谈会上,通过书面提交建议和网上“金点子”征集产生的22位毕业生代表畅所欲言,提出了他们对母校发展的“金点子”。这些“金点子”涵盖了学校发展建设的各个方面,从复旦精神的传承发展、师生加强对学校的认同感、落实通识教育理念等大命题,到书院文化建设、通识教育课程、导师制度建设、本科生学术科研、多校区建设、校友工作、留学生工作、图书馆建设、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学生社团发展等具体工作,毕业生代表都提出了颇有见地的建议。
杨玉良校长认真听取并记录了学生的建议,并与学生积极互动,真诚地表达了他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如何推广和传承复旦精神,提升复旦学生的凝聚力和对母校的认同感成为座谈会上讨论的焦点。对此,杨校长认为,校友对母校认同感不够强源于学校对学生的精神塑造尚有不足,因此所有教师要把工作做细,提高学生的思想境界,培养学生宽广的胸怀。
有同学坦率地指出校园的学术氛围不够浓厚,商业气息较重。杨校长表示认同,并再次指出大学的灵魂和精神的重要性。他要求各职能部门从学生和教师的需求出发,从大学的本质出发,切实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全面、更细致,把好事做好。有同学提出,要借鉴国外及香港的书院模式,营造良好的书院文化。杨校长表示赞赏。他指出,书院不仅仅是学生休息的地方,每个书院都要有自己的特色活动和文化。这些活动应当是高层次、高品位的,能对学生成长起到切实帮助。有同学提出,希望学生社团在发展上获得更多的自由空间和更多的支持。杨校长表示支持。他表示,学生社团是课堂外育人的重要途径,复旦要让同学们在社团中彰显复旦精神,为培育学生的独立思想提供土壤。提及导师问题时,杨校长指出,导师对学生的影响非常大,学校对教师的要求应当越来越高,今后进驻书院的导师要有很高的德行,能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
座谈会过程中,杨玉良校长多次对学生提出的“金点子”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学生的思考,体现出了复旦学子关心学校的真诚态度与聪明智慧。他最后总结指出,一流大学首先是精神上的一流。在这方面,复旦需要不断努力,改进工作。只有学校不断完善,才能培养出更出色的人,社会也才会更加完善。他表示,对复旦的未来充满信心,同时也会尽可能地为塑造高尚、纯净的大学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