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环境专家汇集复旦探究亚洲沙尘/气溶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影响

发布时间:2010-08-10

新闻中心讯 2010年8月9日,为期两天的“亚洲沙尘/气溶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国际学术研讨会(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Asian dust/aerosol and its impact on the global climate change)”在复旦大学举行。

该会议由复旦大学环境科学系主办,来自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的110余位科学家将参加这一盛会。本领域顶级学者、美国地球物理协会(AGU)前主席德州农工大学的Robert Duce教授为会议主席,环境系安芷生院士为会议共同主席;国际地圈/生物圈(IGBP)计划核心项目“上层海洋与下层大气研究(SOLAS)”前主席,英国东英吉利大学的Peter Liss教授将做大会特邀报告;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意大利、韩国、瑞士等国,还有我国台湾地区的著名学者也参与讨论。

会议的主要议题包括:1)亚洲沙尘与污染物在中国上空的混合和转化;2)亚洲沙尘/气溶胶的光学特性及其对区域气候的影响;3)气溶胶在灰霾形成中的作用;4)长程传输的亚洲沙尘/气溶胶及其对海洋初级生产力的影响。

亚洲沙尘/气溶胶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影响。东亚沙尘向我国东部长程传输,与人为排放的大气污染物混合后,沉降在中国近海和西北太平洋的广大海域,直接影响着海洋初级生产力、碳循环和全球气候变化。

气溶胶粒子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多种固体微粒和液体微小颗粒,。天空中的尘埃,工业上和运输业上用的锅炉和各种发动机里未燃尽的燃料所形成的烟,采矿、采石场磨材和粮食加工时所形成的固体粉尘,人造的掩蔽烟幕和毒烟等都是气溶胶的具体实例。当气溶胶的浓度达到足够高时,将对人类健康,尤其是对哮喘病人及其他有呼吸进疾病的人群造成威胁。空气中的气溶胶还能传播真菌和病毒,这可能会导致一些地区疾病的流行和爆发。气溶胶对全球气候变化,包括当今全球瞩目的暖化、东亚季风减弱和极端气候事件的影响,已成为当今国际环境科学界最为关注的前沿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