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2010-2011年度(第四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名单揭晓。经过全校研究生实名网络投票,生命科学学院金力、哲学学院张汝伦、中国历史地理研究所姚大力、附属儿科医院黄国英、上海医学院瞿涤、数学科学学院洪家兴、新闻学院黄旦、附属妇产科医院李大金、生物医学研究院杨芃原、物理学系周磊等10位教授获得“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称号,另有27位导师获提名奖。
在研究生的成长过程中,导师的作用非常关键。他们不仅是研究生治学、科研的指导人,也是研究生健康成长的重要引路人。导师既肩负着传授知识,培养研究生良好的学术、科研素养的重任,又肩负着培养其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心理素质等的重任。为充分调动研究生导师参与研究生培养和德育两方面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和谐校园建设,我校紧扣教书育人理念,在全校营造浓郁的育人氛围,树立师德典范,更好地引领研究生成长成才。
2004年起,我校研究生院、党委研究生工作部指导研究生会开始评选“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两年一届,每届评出10位“好导师”。活动旨在通过研究生自主推荐、评选,树立起一批敬业爱生、乐于奉献、甘为人梯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典型,以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宣传他们教书育人的先进事迹,突出导师“育人”作用,强化导师“育人”意识,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如今,“好导师”评选活动已经成为一项学生积极参与、教师非常看重、在全校产生广泛影响的“品牌”活动,被评为“上海市师德师风建设优秀项目”。
本次“好导师”评选,在前三届评选的基础上,经过征求同学意见,进一步明确了“好导师”分为两个方面、六条参选标准。第一方面是导师的个人素养,要求学术水平高,治学严谨,成果突出;教学能力强,指导有方,效果显著;道德品质好,为人师表,作风正派;第二方面是与研究生的互动,要求关心学生,及时了解研究生的思想状况,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和问题;教育学生,结合研究生教学科研工作,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科研态度与人生观念;深入学生,积极参加研究生学术、实践、校园文化等各项活动,引导他们健康成长。
本次评选活动的网络投票首次采用实名注册。研究生用本人学号注册,每人只能投一次有效票。到活动结束前,共有3000多名研究生参与投票。
“好导师”评选活动树立了一批学高身正、深受学生爱戴的优秀研究生导师典型,成为全校教师的榜样;使全校进一步强化了尊师重教、教书育人的氛围,师德建设在学校深入人心;使广大学生深受教育,激励他们献身学术,成长成才;在无形中推动了校内学风、学术规范的建设,“好导师”们的身正垂范令学生们爱戴和效仿。
附:
(1)第四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获奖者简介:(排名不分先后)
(2)第四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提名奖(排名不分先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