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0日,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第十二届研究生支教团的成员回信,鼓励青年学生“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胡总书记的回信同时也使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队员们深受鼓舞,并对研究生支教团工作的意义和内涵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5月26日下午,复旦大学举行了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北京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回信精神网络座谈会。团委书记尹冬梅老师和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新老队员们利用新民网的“上海滩”微博平台,围绕“向实践学习”主题,结合自身经历和支教体验畅谈学习体会。
此次网络座谈会由“复旦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官方微博发起和主持,围绕大学生从事支教扶贫工作的动机、支教队员在支教过程中的收获和支教后的人生规划等话题展开。新老队员畅所欲言,纷纷表达自己对支教的看法。
正在宁夏西吉三合中学支教的第十二届支教队员申宸表示,回信让他感受到了总书记的关心,“总书记的回信是对全中国大学生支教工作的积极关注,是对每一个支教志愿者的鼓舞。希望这一回应也能引起人们对支教工作更多的关注,鼓励更多青年大学生到基层接受锻炼,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
正在贵州息烽乌江复旦学校支教的第十二届支教队员李汇东也对支教的意义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向实践学习”高度概括了大学生支教扶贫的动机。在支教扶贫工作中,通过了解农村现状来了解我们的国家和社会,扩展视野,丰富阅历。支教是在青春的时候奉献自己,也是在年轻的时候磨砺自己,更是在学生时期让自己了解这个社会。支教一定要有目的,服务当地、教育学生是目的,更要磨砺自己,以便将来能更好的参与国家的发展与建设。
今年八月底即将赴西部支教的第十三届支教队员徐偲伦说,“经过在校一年的支教培训,我对那片黄土地的向往不断加深。在看到总书记写给北大支教伙伴们的回信后,更坚定了服务大西部的志向!学以致用,情系民生!”
在座谈会的尾声,尹冬梅书记表示,支教一年的收获非常明显,也确实体现了在实践中学习的成果,她鼓励复旦学子要继续在更大的实践舞台上学习,实现更丰富的学习成果。
通过此次研讨会,新老支教队员们认识到向实践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是青年一代的正确成长道路。青年大学生要努力把个人的事业追求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积极地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到发展空间广阔的基层一线去,丰富阅历,磨炼意志,增长才干,努力成长为堪当国家建设重任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