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培恒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 暨《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新版发布会举行

发布时间:2011-07-09

新闻中心讯 7月9日上午,章培恒先生学术思想研讨会暨《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新版发布会在复旦大学举行。杨玉良校长、林尚立副校长出席会议,并为《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新版以及章先生的另一本新著《不京不海集》揭幕。文科科研处处长杨志刚主持会议。

今年6月7日,章培恒先生因病逝世,享年77岁。根据他不举行追悼会和遗体告别活动的遗愿,来自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部分高校和出版社的文史学者,以及复旦大学各单位的章先生生前好友、同事、学生代表,追思他的治学为人和道德风貌,研讨他的学术思想和文史成就,以此告慰章先生。据悉,复旦大学还将筹办章培恒学术基金、出版《章培恒文集》等系列学术纪念活动。

章培恒先生与骆玉明教授共同编写的《中国文学史》于1996年出版,提出“文学的进步与人性的发展同步”,被学界誉为石破天惊之作,并成为不少高校文科学生的必读书目。但章先生并不满足于此,又与同事合作,历时11年完成洋洋170万言的三卷本《中国文学史新著》,再次在学界和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中国文学史新著》克服了1996年版《中国文学史》偏重内容论述、特色分析薄弱的缺憾,着重研讨文学形式的演变过程,兼顾中国文学史研究的宏观把握与微观考察,在文学史观和中国文学史研究模式上均有许多独到之见。今年5月,《中国文学史新著》被翻译成日文,并开始陆续在日本出版。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大型的中国文学史著作首次被译介到国外。这套书的韩文版翻译工作也已启动。

从1999年起,章培恒先生一直在与癌症抗争。他重修新著的很多工作都是在病房里进行的,有时边打点滴,边与编辑讨论、边修改。凭借顽强的毅力,他终于在2007年完成了全书的修订工作。2007年以后,他不顾自己的健康状况恶化,在《中国文学史新著》基础上,在病榻上逐字逐句审读斟酌,不断思考修订,直到2011年春天。这些工作,汇总成为这次出版的《中国文学史新著》增订本新版。据他的助手介绍,章先生拿到清样后,不顾重病,仍在不断审订,直到生命最后一刻。

杨玉良在发言中指出,一代代学者的风骨是一所学校的宝贵财富和精神颐养。章培恒先生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厚重的文学造诣和深邃的人文品格使复旦精神得以积淀和发扬。纵观章培恒先生的一生,他强烈的文化使命感源自他对真理的追求。我们应振奋精神,努力继承章先生的遗志,不断推进学科建设和学术发展,这也是对章先生最好的纪念方式。

章培恒先生出生于1934年,1954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并留校任教。1980年晋升教授,1996年起任复旦大学杰出教授。历任中文系主任、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主任、古籍研究所所长。主要社会兼职有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研究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议组成员等。章先生长期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兼治现代文学;自上世纪九十年代起致力于中国文学的古今贯通研究,主持“中国文学通史”的撰写。已出版的主要著作有:《洪昇年谱》(上海古籍出版社)、《献疑集》(岳麓书社)、《中国文学史》(与骆玉明教授共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文学史新著》(与骆玉明教授共同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等。主持编纂的有《新编明人年谱》(复旦大学出版社)、《中国禁书大观》(与安平秋教授共同主编,上海文化出版社)等。另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今年6月7日,章培恒先生因病在华山医院逝世,享年77岁。章培恒先生逝世后,温家宝、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刘延东、李源潮、俞正声、朱镕基、吴官正、王沪宁、许嘉璐、袁贵仁、韩正、金炳华、殷一璀等中央领导同志、教育部领导和上海市党政领导以不同方式对章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向其亲属表示深切慰问。

附:章培恒同志生平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