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小票证看中国百年变迁 ——中国票证精品展在复旦大学开幕

发布时间:2012-06-12

新闻中心讯 6月12日上午,“历史风云中国智慧”票证展在复旦大学蔡冠深人文馆隆重揭幕。本次票证展由中国收藏家协会票证委员会和复旦大学联合主办,并获得了复旦大学中凯文化建设基金的支持。

复旦大学副校长林尚立为上午的开幕式致辞,上海市文广影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市文物局副局长褚晓波在开幕式上讲话,全国收藏家协会票证收藏专业委员会主任蔡援朝,副秘书长、副主任刘克兢等优秀收藏家代表出席了开幕式并在下午的研讨会上做主题发言。

当天的展览开幕式上,全国收藏家协会会员、金融票证收藏者汪志刚先生还代表协会正式向复旦大学赠送了两件礼物。其中一件对复旦大学来说意义非凡,那是1933年复旦大学中学部为了在国家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坚持办学第二次发行的建设债券——这件票证文物,是复旦人创业时期,艰苦兴学、筚路蓝缕的缩影和见证。而另一件票证是光绪三十四年大清政府发行的津浦铁路债券,该票证也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和政治意义。林尚立副校长向汪志刚先生颁发了捐赠证书。

据悉,本次展览的展品多数由全国各地优秀收藏家提供,展品以其独特的视角将中国百年票证(清朝末期到1993年)所蕴含的时代背景、历史意义、文献价值、教育作用等特点充分体现在这大小不一,形式各异的纸片上。本次展览以其展品的奇缺性、全面性、重要性及参展专业人士的权威性让本次展览成为近期全国最高层次的票证展。

看点1:价值非凡,传承一种“宝贵”的文化认同

本次精品展的展品不仅在经济上价值连城,在历史研究和文化传承方面也极具意义。展品中,不乏多件国家一级、二级珍贵文物,还有不少都是孤品,至今只发现过1枚。此次参展的金融证券票证、军用粮票证、粮油票证等皆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其一,新新股份(1944年)的金融票证。新新公司是上海南京路上“四大公司”中第三家新开设的公司。新新公司在新都饭店大厅内自办中国第一家民营广播电台,四周围以玻璃隔断,故称玻璃电台,1949年5月25日解放军进驻上海,电台最早向上海人民广播这个重要消息并播放革命歌曲。

其二,商务印书馆(1948年)的金融票证。商务印书馆是中国唯一一家跨越三个世纪的出版机构,1897年2月11日由夏瑞芳、鲍咸恩等人创建,1905年改组为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元济、商务印书馆印刷厂在宝山路499弄584号,发行所在河南路211号(今科技书店)。1926年获费城的万国博览会教育类甲等大奖。其三,梅林罐头(1948年)的金融票证。梅林罐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民国22年7月成立,生产金盾商标的番茄沙司、红烧扣肉、油焖笋等罐头食品。民国2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办的“一世纪进展”国际博览会上获得证书。

看点2:图文并茂,还原一个“生活化”的真实中国

本次展览以全新的展出方式,不仅展出珍贵的实物,还为会每件展品配上了相关的历史图片和文献资料,方便参观者更深入地了解票证背后的历史和文化意义。票证的价值不仅在于票面上的这些图案和符号,其深层次的影响在于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票证是中国智慧的体现,更是对普通中国人社会生活的重要反映。中国这一百年经历了那么多风风雨雨、时代变迁、特殊时期、艰难困苦等各种状况,在这种情况下当时的中国领导阶层用票证这种形式智慧地给民众的生活以秩序和稳定。而票证也是对当时社会的真实写照,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不同时代人们的衣食住行、消费理念、文化娱乐等各种各样的生活方式和特点。

此次展品中有一整版稀缺的“外侨布票”,据1954年统计上海仅有外侨2983名,且该布票的发行和使用皆有严格的回收制度,所以其珍贵性可见一斑。且此种布票至今仅在上海有发现,符合当时上海的历史情况,对全面了解和研究上海各个时期的对外交流状况意义非凡。展品中还有2张专供外宾和特种需要的专用布票,上面刻有“毛主席是世界革命人民心中的红太阳”,“世界革命人民无限热爱毛主席”的文字,这与当时发行的纪念邮票一脉相承,拥有极高的研究价值。

看点3:解读历史,讲述一段“你不知道”的真实故事

问题1:你知道部分地区解放后为何还出现过中华民国的票证?

问题2:你知道抗美援朝命令下达前,能在朝鲜使用的粮票就已经面世了吗?两个既有趣又有些难解的问题都能在此次票证展上获得解答。

答案1:当时中华人民共和国还没有成立,虽然中国共产党已经夺取了政权,但还未建国。所以对外还是使用中华民国,特别是当时一些出国护照仍使用中华民国字样为底版。

答案2抗美援朝的票证最早是出现在国家发布抗美援朝的命令前,说明当时我国已秘密的派遣部队进入朝鲜了。这些票证从细节上反映了国家各个历史阶段错综复杂的情况,是生活的智慧的展现、是历史阶段的再现。这一张张、一枚枚、五颜六色的票证中,我们可以聆听最真实的历史故事,得到点滴启示。

看点4:牢记历史,剖析一段“未曾留意过”的国家发展史

复旦大学当代中国社会生活资料中心主任、知名社会学家张乐天教授告诉记者,我们现有历史教育还比较宏观,缺乏一些历史和传统的细节,简言之就是过去的人们是怎样生活的?“比如说土地改革,正因为有了解放后的土地集体所有制,为国家的发展建设扫平了障碍,把握住了改革开放的好时机,这些都在解放后的票证上有所体现。中国的改革让世界惊叹中国速度,开创了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但要进一步了解改革开放,就必须首先研究计划经济和统购统销政策,而票证则很好的提供了一个渠道。”张教授认为,票证最贴近生活,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不同时代人们最真实的生活状况,感受到那些极可能被史料所忽略却极为重要的“金子”。

历史给予我们以根基,文化则带给我们以认同。古往今来,历史的进程和文化的传播远比文字中记载的复杂许多,他赋予人类的不仅是精神上的财富,更是一种归属感和成就感。不同于欧洲对于历史、文化的珍惜,国人在这方面做的还远远不够。希望能够借助此次票证精品展吸引更多的师生、市民一起来了解历史知识、学习文化传统、弘扬民族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