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校党委书记裘新、校长金力、副校长张人禾、徐雷等深入各校区检查开学工作,察看课堂教学和教材使用情况,进行实验室安全、工地施工安全巡查,检查食堂后勤保障情况。
新思想,新教材:察看新学期思政课教学和新教材使用情况
9月5日上午,裘新走进学校第四教学楼课堂,旁听了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李国泉讲授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下文简称:新思想概论课),了解新教材的使用落实情况。
新教材进课堂,打造“抬头”的思政金课
“我们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课程伊始,李国泉把问题抛给同学们。同学们结合新时代青年肩负的使命与各自学科的特点纷纷发言。根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下文简称:《概论》)的导论部分,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蕴含的世界观方法论为线索,结合华为科技新突破等最新热点,李国泉跟大家讲述,学好这门课,是“为了读懂这个时代、读懂中国与世界”。同学们边听边思考,边看新教材,有的直接在教材上把重点、难点标注出来。
2020年这门课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上课程,今年课程又获评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在《概论》教材发行前,这门课的教学材料主要是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教育部新思想概论课分教指委秘书处单位,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推动编写制作的《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融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教学建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国家统编课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以及《理论动态》。
新教材进课堂后,李国泉最直接的感受是,课程有了权威的教学依据,“教材为课程教学提供了更好的遵循,《概论》结合学生特点进行了设置,教师可以针对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
如何将教材体系转化为教学体系?推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触动灵魂?课间交流时,裘新勉励青年教师要充分发挥思政课育人主渠道作用,用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统编教材。
学校教务处介绍,本学期我校本科生开设17门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覆盖1700多名同学,课程采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编教材。该教材由高等教育出版社、人民出版社联合出版,今年8月发行。
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讲深讲透讲活,教师至关重要。8月底,马克思主义学院全体教师拿到这本教材。学院已制定用好新教材的工作方案,将举行集体备课会,用好“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的“三集三提”机制,根据新教材对讲义进行逐章逐节的更新完善,让更多青年教师做好从教材到教学的转化工作,成长为教学主力军。
新学期,新面貌:检查实验室、食堂和工地建设安全
日前,金力赴学校本部旦苑食堂,实地了解开学餐饮供应保障情况,走访江湾校区保卫处监控中心、实验室、在建工地,进行安全检查,并与实验室课题组师生交谈。
在江湾校区实验室,在施章杰课题组A8036、A8039实验室和张黎明课题组A3051的实验室中,身穿实验服的同学们正忙着各自的科研任务。
课题组致力于惰性体系的选择性活化和转化,目前,作为基金委基础科学中心项目“空气主份转化化学”的核心团队,正开展从氮气直接合成含高附加值氮有机化合物的新策略研究,以实现常温常压下对氮气的高效固定和转化。
在A3051实验室,2022级博士生沈豫洛在指导本科生进行电催化二氧化碳还原反应,尝试将空气中存在的二氧化碳转化中高价值的碳氢化合物。他所在的张黎明课题组主要从事能源小分子(光) 电催化研究,通过对模型催化剂拓扑和电子结构的按需设计与精准调控,定量归属催化剂界面构效关系:开发多尺度原位表征手段跟踪催化活性中心动态演变,系统探讨界面电子耦合、应变调控及空间尺寸限域效应等对材料催化性能的微观作用机制。
在江湾校区廖凯原楼一楼保卫处监控中心,应急指挥中心完成升级改造,大屏可实时展示校区内安全情况,做到“一屏统管”、“资源共享”,通过结构化智能分析系统、实验室防控系统、智能运维系统等为校区学习科研安全环境提供技术保障。
在江湾校区在建工地,工人们正在紧锣密鼓地开展工作。第二食堂基本完成,学生宿舍楼外立面和室内装饰施工也在同步进行中。
新体验,新期待:巡查教育教学情况
9月4日,张人禾赴光华楼实地检查教育教学情况。
在“抽象代数基础”课上,数学科学学院教授吴泉水身后的黑板上密密麻麻写满板书。对数学、物理等基础学科而言,演算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教师通过教学板书展示计算过程,帮助同学们理解所学内容。
走进“统计软件简介”课堂,这间原本容纳81人的教室挤满不同专业的近百名学生,听课学生站到了教室门口。有的同学没选到课,但依然自发来旁听。随着各学科领域的快速发展,同学们对培养自身科学素养有更强意识,希望获得更多信息技能,提高科研能力。
“我最深的感受就是‘震撼’。”“智能机器人前沿”是2023级工程与应用技术研究院的魏潇逸作为研究生阶段的第一堂课。这是一门面向工研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的必修课,第一节课由工研院智能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甘中学讲授。“他向我们介绍了ABC大脑模型及其相关应用以及新时代复旦新工科各个领域的发展前沿”,魏潇逸说,“ABC大脑模型为机器人提供了更高级别的智能,这种自主具身智能的构想,让我对未来充满期待。”
同日,徐雷来到北区体育馆,检查新学期体育课程开设情况。本学期,体教部为本、研学生开设311门体育课,包括排球、篮球等36个项目。其中,球类、民族传统体育与武术、形体运动、游泳等课程受到同学们追捧。
“拿起狮首的一刻,恍若时光回流”,在北区体育馆,讲师朱俊鹏正在指导拿着狮首转动的2022级历史学系沈珈羽,“舞狮要的是这种‘寸劲’,动作利落干脆一步到位”。
“大一看到这一课程就很激动,但‘龙狮运动’课程实在火爆,没抢到”,出于对传统技艺的热爱,沈珈羽在大二选修了这门课。开课第一天,她已经学习了舞狮的体态、舞狮的嘴巴和眼睛控制技巧、转头颔首一些控制狮首的动作练习以及如何踩鼓点,“临近下课老师还传授了麒麟步等重要步法,可谓收获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