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经验做法和工作品牌。学校将“三全育人”(或立德树人)作为纳入高校巡视整改、“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复旦大学入选全国首批10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有关要求,本着在改革中创优、在创优中超越的原则,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制定了《复旦大学关于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思政课“创优行动”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根据该意见,结合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实施方案和工作实际,就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提出《复旦大学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了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意义和工作要求,提出了更为具体的20条措施。

复旦大学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 努力交出试点满意答卷 开创立德树人崭新局面

一、深化本科生书院立德修身教育和网络育人。2019年学校制定了《复旦大学书院立德修身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力争花三年时间,将书院建成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一站式育人社区。书院以《方案》为蓝本,在学校层面,进一步加强对书院的组织领导、理顺书院管理和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书院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在书院层面,进一步发挥各书院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形成开放、多元、特色的书院育人文化。在院系层面,进一步积极发挥党委中场线作用,深度参与、推进书院六大计划。

积极推进本科生教育统筹管理机制建设。推进本科生院建设,逐步形成各部门协同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新格局。2、着力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将第一课堂学习延伸至书院第二课堂,深化书院第二课堂育人内涵,构建包括书院课程、课后研讨、读书小组、通识游学、社会实践、海外交流等在内的书院通识教育第二课堂育人体系。3、推进本科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托书院系统推进“六大计划”, 结合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元选择。每年开展“思想引领、文化涵养、创新实践、领袖人才”等“六大计划”项目800余个。2020年完成“复旦智慧书院”小程序开发,为构建集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和评估反馈为一体的书院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体系提供了评价依据和管理系统。4、深度激发书院师生活力。坚持以导师和学生为主体,导师和学工两支队伍协同,使书院成为共建共享的师生学术、文化、生活共同体,每学年由导师指导的各类书院项目超过300项,师生午餐会、师生下午茶、师生素拓、师生座谈和咨询答疑等师生日常见面交流活动超过1500次,累计服务书院学生超过16000人次。2021年“书院立德修身教育行动计划”接受统战部民主监督工作,顺利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正在研究制订《复旦大学书院立德修身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

2020年,校党委研究制定《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及三年行动计划。将“网络育人”工作列为“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第二阶段重点任务,突出加强党对网络育人工作的全面领导、总体规划、统筹协调,突出网络育人工作的时代感与实效性,努力将网络最大变量转化为育人最大增量,开创具有复旦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举办首届“望道新传媒奖”校园网络文化评选,成立“复旦大学网络育人联盟”,吸纳联盟成员超过160个,包括网络育人团队、学生组织、师生个人、实践基地,涵盖微信公众号、微博、B站、喜马拉雅等多个平台。新建6个本科生网络育人工作室。探索本科辅导员UP主培育计划,B站粉丝数过1.1万,单个视频浏览量超过27.5万次。2021年全年发布“复旦大校园微信指数排行榜” 47期,覆盖校内微信公众号479个。全面加强网络素养教育,研发“提高网络文明素养 提升网络安全意识”主题班会课件,打造示范课,组织集体备课,实现1.5万名本科生教育全覆盖。

加强网络育人,宣传学生身边的“强国追梦”先进典型,引领校园青春正能量。围绕疫情防控期间在学术、科研、校园防控管理、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个人、团队,累计编发相关微信16期。举办《发扬复旦精神,担当时代责任,把青春的光和热洒在校园疫情防控一线》光华论坛。

二、深化研究生“三圈三全十育人”,推动研究生教育新发展。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聚焦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的变化与特点,指导研究生院、研工部结合学校研究生培养与发展状况,深入推进落实《复旦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复旦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与世界一流研究生培养水平相匹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统筹规划实践育人体系,建设高水平融合育人平台。学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战略目标,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将实践育人融入学校“三全育人”大格局,起草《复旦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实践育人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协调配置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思政要素和教育资源,以形成更高水平的融合育人平台,针对实践育人内容体系、课程设置、考核评价、基地建设、组织保障等重点工作,起草《复旦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实践育人体系的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以在三年时间进一步健全学校实践育人体系制度,提高实践育人水平,系统服务于学校“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

四、“育生自育师始”,教师是立德树人的关键。学校实施“强师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强教师思想政治工作,强化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师德养成,提升教师育人意识与育人能力,建设一支能胜任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时代新人要求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强师行动计划”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关于教师队伍建设的论述,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育人者先育己理念,以提高教师理论素养、师德修养、作风涵养,进而提高教师育人意识、育人能力、育人水平、育人效果,培育政治强、情怀深、思维新、视野广、自律严、人格正的教师队伍为目标,把教师思政工作贯穿教师职业生涯发展全过程,融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各领域,贯通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工作体系,以教师队伍建设新成效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贡献。

“强师行动计划”分为思想强基、师德固本和实践立行三大行动。思想强基行动,重点在突出政治引领,围绕“政治要强、情怀要深”的要求,提升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引导教师信道、明道,自觉做到“四个相统一”,做好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师德固本行动,重点在加强师德建设,围绕“自律要严、立身要正”的要求,营造师德文化氛围,完善师德制度体系,引导教师严守师德规范,学习师德典型,以德立身、立学,以德施教、育人。实践立行行动,重点在于构建大实践格局,围绕“思路要新、视野要广”的要求,统筹教师挂职锻炼、国情考察、社会服务等工作,引导广大教师知国情、明使命、讲担当。

五、2021年5月,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细则》。完善美育教育机制,厚植文化艺术土壤。坚持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面向全体,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为所有学生提供美育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各学科交叉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到2022年,本科生美育教育实现“1+1”全覆盖,即每一个本科生在就读期间至少攻读一门公共艺术类课程,并参与一项艺术实践活动;研究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美育教育有较大拓展。到2035年,形成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双轨发展,课堂教学、书院活动紧密结合,艺术体验、网络拓展无缝衔接的美育教育体系。

六、2021年6月,发布《复旦大学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劳动教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构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劳动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创造性劳动能力;具有积极的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养成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

七、2021年12月,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实施办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发挥以体育德、以体育心、以体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到2022年,体育课程建设成效明显,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书院体育活动紧密结合。力争到2025年,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群众体育形式丰富多样,参与人数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明显提升,研究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得到进一步拓展;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体育育人体系基本形成。

《中国教育报》报道

《“三全六度十育人”——复旦大学探索新时代育人之道》


6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1年,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党史学习教育、“四史”学习、中央巡视及整改为重要契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总书记重要回信精神,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继续完善具有复旦特色的学生思政工作体系,进一步推动学生思政工作创新发展,有效加强时代新人培育。

一是结合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启动实施本科党建“传承”“倍增”“新羽”“力行”“四个计划”

二是组织院系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四史”教育。牵头研究制定《关于在学生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的指导意见》。组织举办“党史故事我来讲,红色精神我来传”新媒体微党课展评,组织院系拍摄174个微党课视频,遴选74个精品项目。举办“回望百年峥嵘,奋进强国征程”情景剧微党课展评,已组织41个项目初评。组织院系开展“学党史、迎百年、跟党走”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建党百年专题特色党建申报,立项75项。积极参加教育部 “党史知识竞答大会”、 “我们都是答卷人——上海市高校党史全媒体争先赛”,并获得上海市前四名。2021年全年,本科生党支部累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700余次,覆盖1.2万余人次;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260余次,覆盖2.4万余人次。

研究生同学们参与党团活动,学习党史知识;走入历史场景,聆听先烈故事;推进理论宣讲,深化理性认知;参与艺术创作,升华情感,全年开展各类研究生党史学习教育活动4500余次,覆盖受众22万人次。围绕党史学习编写《组织生活参考》10期,累计35.3万字,举办9期支部领学活动,制作发放学习六中全会精神导学PPT、口袋读本等,为支部学习提供丰富资源。各党支部组织党员认真开展自学、组织研讨、实践研学,举办“党旗领航 砥砺奋进”“百年奋斗 感悟真理”等主题党日,全年开展支部党史学习活动3300多次,覆盖9万多人次。积极引导各院系、支部把老党员、沪上红色场馆作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资源,以访谈老党员和红色实践参访为主要内容设计系列红色寻访活动。开展“星火筑梦”系列实践学习,“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不断加深内涵建设,立足红色文化,开展了一系列红色寻访和访谈座谈活动,弘扬优良传统,赓续红色基因。发挥“五老”引领作用,开设“五老讲党史”和“学史崇德”等系列讲座,邀请老专家、老劳模、老战士等与学生面对面交流,邀请专家学者讲述革命先辈的优良作风。组织红色印记寻访实践,以“寻访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指导各研究生党支部开展系列红色场馆现场参访学习活动,200余个支部结合上海的红色教育资源组织现场教学、实践教学,涵盖4000余人次。

三是加强本科生主题教育活动整体设计,提高教育“直达率”。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举办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七一勋章”获得者、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等先进典型、专家学者举办“光华论坛”形势政策报告会等7场主题活动。开展毕业季、开学季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克服疫情困难,办好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组织开展两个年级学生军训。加强主题班会阵地建设。邀请6位院士、文科资深教授拍摄《你好,复旦新生》教育片,组织院系创新开展“云班会”。结合校党委书记“第一堂思政课”,面向全体新生开展 “心有所信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

研工部围绕“强国追梦铸魂育人”行动深入开展历史观、时代观、成才观、创新观教育。2022年上半年举办相辉讲堂之“四个自信”系列19期,覆盖受众2.2万人次,引领研究生感应时代脉搏,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举办“大师面对面”系列讲座、第十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第五届研究生“五四”演讲比赛、博士生论坛系列活动、“相辉学术文化节”等活动,引导研究生树立科研报国信念,强化成才观、创新观教育。博士生讲师团先后举办“勇毅前行,奋进新时代赶考路”八校联合宣讲、“圆梦冬奥会 一起向未来”四校联合宣讲和五期“强国笃志行、追梦新时代”系列领学活动,围绕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北京冬奥会、国家安全日、人民城市建设等主题开展宣讲,累计受众超过2.1万人次。联合沪上部分高校理论宣讲社团制作“青春奋进新时代”系列视频上线“学习强国”平台,展现当代上海青年学子投身理论宣讲、担当时代使命的青春风采,观看量超过6.5万次。

四是疫情期间,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强国追梦铸魂育人行动”。结合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总书记赴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强国追梦系列“光华论坛”线上特辑。推出强国追梦系列光华论坛共16场,举办《校庆特辑复旦师生抗疫故事云分享》《第20期“青年复旦”学校学员“泡泡”云上分享会》《准封闭管理期间,大咖陪你过周末》等线上讲座及分享活动,累计直播时长超过35小时,累计收看人数超过2万。结合校园疫情防控、毕业季等重点内容,持续举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3月初,在全校本科生中启动“这个春天,青春该有的样子”主题教育活动。制作《严守纪律、增强自律,共同守“沪”,平安复旦》主题班会课件,在本科生共计152个班级中全覆盖开展主题班会。发布《“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复旦精神,争做报国先锋”复旦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主题教育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毕业生之星等优秀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启动“毕业生金点子”征集相关活动,筹备举办毕业典礼、本科毕业生主题党日、本科毕业生主题班会等活动。

各研究生班级、党支部开展“严守纪律,增强自律,共同守“沪”,平安复旦”“严峻形势下的责任与担当”等疫情防控主题班会、主题党日450余场,引领研究生在大战大考中彰显特殊精神、体现特殊担当,积极动员党团员骨干参与校内校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复旦研究生”“复小研”等微信平台积极做好线上思政引领,以防疫行为规范、学习生活指南、师生防疫生活展示等内容版块,共发布推文125篇、短视频27条,总阅读和播放量达27万次,发掘抗疫典型人物、感人事迹、温情故事,深受广大复旦师生喜爱和信任。

五是社会实践育人能级不断提升。2021年共有34个院系8127人次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同比增长118%,申报项目达713个,同比增长22.9%。其中,2021年寒假实践,涵盖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追梦建党百年、我为乡村振兴代言三大系统共10个选题,鼓励广大研究生用青春丈量大地,用知识回报祖国,全方位体察需求,此次实践共有193个项目申报立项,包含一般项目180个,重点项目13个,参与人次达1058人。2021年春季,为迎接建党百年,组织开展重点以“永远跟党走”为主题的日常化社会实践,引导研究生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肩负的历史使命、中国发展的历史方位,传承复旦精神,青春接力奋斗,此次实践最终确定245项立项项目,共有1900人次研究生参与其中。2021年暑期,紧扣时代热点,分为“重走百年长征路”、“接续奋斗跟党走”、“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科研报国”、“实践立行”和自选主题六大专项,共有来自29个院系的1621名研究生申报了142个项目,遍及全国22个省份。师生共育,搭建“实践立行”暑期社会实践平台,组织各学科研究生参与到我校教师负责的重大研究课题中,推动教师实践与学生实践相结合,建立第二课堂实践育人长效机制。本年度秋季日常化社会实践,突出聚焦赓续红色血脉,砥砺奋进新时代,共确定220个项目予以立项支持。其中,赓续红色血脉49项,我为群众办实事71项,献策上海“十四五”专项37项,科研报国实践专项25项,助力乡村振兴专项16项。这些项目囊括了31个不同的文理医工科院系,共有3548人次研究生参与。研究生群体在社会实践中进一步了解社会、了解国情,接地气、长知识、增才干。

“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前往龙华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前往浙江义乌、嘉兴开展实践参访,重温真理味道,重走建党之路,体味新时代“一带一路”建设和乡村振兴远景;前往奉贤区奉城镇开展农垦实践,用脚下泥土沉淀人民情怀;访谈“58中队”老专家,和学校关工委老同志、武警上海执勤四支队战士开展联组学习座谈,学习先进党员事迹,将红色传统深度融入日常宣讲。志愿服务队组织队员分赴北京、河北、重庆、 宁夏、青海等地开展实践研学,重走长征之路、复旦西迁之路、“进京赶考”之路、“两弹一星”之路,随行邀请中央党校教授、所在地县委书记、复旦援青医生等专家结合“七一”讲话精神和所在地红色历史文化讲授情景党课,引导队员们在历史场景、改革情景、奋斗前景中深入体悟“七一” 讲话精神,笃志行远。

六是健全研究生党建专项社会实践机制,持续开展“千名党员下基层”专题实践,设置“赓续红色血脉”、“重走长征路”“学党史、践承诺、见行动”等专项,共计立项达300个实践项目,覆盖约4500人次。举办“党旗飘扬在基层 青年服务显担当”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各院系、支部全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活动1500余项,组织党员服务校园师生、走进社区一线,结合专业特色广泛开展义务劳动、社区宣讲等服务活动,参与党员1.5万人次,覆盖群众25万人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在寒假留校党员志愿服务、杨浦区人大代表选举、江湾校区闭环管理和健康观察期间党员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作用,号召研究生党员承担骨干职责,引领研究生党员树立“党员先上”责任担当。

7

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宣传、阐释和实践转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定期报送工作成果。

不断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和服务工作。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组织专家积极参与中宣部和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征文活动,有4篇文章入选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理论征文,居上海高校之首。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向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推荐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微视频。做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党报党刊以及校内专家学者的沟通桥梁作用,组织专家撰写并刊发系列理论文章,促进研究成果发表。全年我校学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大报党刊上发表理论文章96篇,其中《人民日报》8篇、《光明日报》25篇、《红旗文稿》4篇。加强理论研究和专家服务工作,组织推荐2021年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学员,做好2020年学校德育课题结项等工作。

扎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制定《关于成立复旦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并对校内二级单位进行全覆盖宣讲的通知》和《关于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工作的通知》,为全校基层党组织提供菜单式宣讲对接服务。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由校党委书记焦扬任团长,成员包括党员校领导、校“两大工程”专家、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宣讲工作的专家学者、党史研究专家、离退休老党员同志等。强化理论宣讲集体备课制度,组织开展“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党史学习教育座谈暨宣讲动员和集体备课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工作集体备课会。压茬推进校内宣讲工作,实现二级单位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全覆盖”。统筹做好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向理论专家发送各类学习资料8册,积极向上海市和教卫工作党委推荐党史宣讲专家,指导博士生讲师团、星火志愿者服务队和团委青年讲师团开展相关工作。邀请李忠杰、李君如等专家学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辅导报告,组织赴渔阳里、中共一大会址等地开展实地研学。

注重理论宣讲工作。以党史学习教育为主线,结合建党百年、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等主题,制定党史学习教育方案和学习宣传研究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工作方案,系统化、体系化推动学习宣讲阐释好伟大建党精神。组建马院师生理论宣讲团,积极面向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以及校内外师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服务2.5万余人次,获得校内院系、党团支部以及校外虹口区党建服务中心、四川北路街道等组织的积极评价。同时,成立并推动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建设,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红色文化高地、新型智库高地。

8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拓展“中国系列”课程等选修课建设,落实“大思政课善用之”要求。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改革有显著成果。学校和院(系)领导每学期上思政课不少于1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课程学科建设,按规范要求做好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教学组织和经费保障,积极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全覆盖。


一、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

一是健全课程思政与教材工作领导机制。调整优化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和教材委员会人员组成。全校所有院系成立课程思政与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院两级课程思政与教材管理体制。

二是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全面落实《复旦大学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制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细则》,明确各教学单位在教师培训、教学研讨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要求和考核指标,切实提高教师课程育人意识和能力。

三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分类指导。在市教委立项11个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项目,已完成8项指南编制。分哲社、理工、医学,向教学单位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与骨干教师举行培训会,压实院系“中场线”责任。汇编《复旦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百问百答”》,提升课程思政指导的针对性。

四是完成标杆课选树和案例库首轮建设。3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教学团队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评选60门 “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标杆课”,根据标杆课建设成果,汇编《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00》。收录400个教学案例,完成课程思政案例库首轮建设。

五是强化课程思政宣传推广。与新华网合作建设课程思政数字化展示平台及线上资源库,推出“复旦大学课程思政名师大讲堂”首批9期直播,校内外师生400万余次观看,集中展示建设成果与经验。教务处微信平台开设“复旦课程育人”专栏,持续宣传课程思政标杆课程、优秀经验,已推出60余期。

六是抓好教材建设与管理。出台《复旦大学教材管理实施细则》,设立教材四级审查制度,完善教材建设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学校教材、讲义、课件的全面排查,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建立全校教材库和教材审核专家库,强化审核管理。编制《复旦大学教材建设“十四五”规划》,启动“七大系列百本精品教材”项目,推进高水平教材建设。2021年,我校25部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新闻学院获教材建设先进集体,陈思和教授获教材建设先进个人。3部教材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并纳入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入选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9本、专著1本、教材研究基地1个。

二、学校和院(系)领导每学期上思政课不少于1次

党委书记焦扬连续五年为本科新生上开学第一课,2011年9月11日,来自祖国和世界各地的4022名本科新生聆听了在复旦的第一堂思政课《心有所信 强国有我》。


从2017年“做无愧于时代的复旦人”,到2018年“不忘初心,励志力行,做好新时代的答卷人”,到2019年“为国奋斗,永远奋斗”,再到2021年“心怀国之大者,奋斗新的征程”,焦扬书记四次走上讲台,为毕业生们带来“最后一堂思政课”。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课程学科建设

马克思主义学院承担全校本科生与研究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不断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打造“四大圈层”课程集群,一是聚焦核心层。全面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必修课,教学方案成为全国高校的范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二是夯实主干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为首批国家一流本科课程、国家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为上海市精品课程。三是做好协同层。系统建设选择性必修课程体系,开发《中国共产党历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精讲》《治国理政的理论与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概论》《政治文明与国家建设》《应用伦理学》《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国外马克思主义与当代思潮》等课程12门。四是扩大辐射层。依托马院-马研院联动机制,整合“大马学科群”优质师资,开发《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等课程。同时,积极推进混合式教学改革,本硕博思政课必修课全部建成网络慕课。此外,聚焦教材教辅编写,反哺思政课教学。打造“马工程教材+辅助教材”的教材支撑体系,先后出版《如何讲好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疑难问题与教学解析》等系列教辅读物;出版《新时代 新思想 新少年》系列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进”读本;组织编写多期《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由教育部社科司组织高教社印发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提供权威充足教学辅助资源。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人获第五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4人次获上海高校思政课教学比赛特等奖。

谋划并建设以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为重点的交叉学科课程体系,注重辐射带动。学院现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9个二级学科以及按照二级学科建设的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方向,学科建制齐整。同时,依托马院—马研院协同融合机制,首批建设马克思主义法学、美学/文论、哲学、政党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中“马字头”的学科建设好,形成以马理论为“头雁”,大马学科群繁荣发展的“雁阵效应”,初步构建起了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格局框架,着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化建设和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为形成具有复旦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创设以“三集三提”为关键的基层教研组织体系,推动教学组织创新。发挥以教研室为单位设置教师党支部的组织架构能效,注重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备课提质量、集中培训提素质,通过推动集体备课常态化、规范化,以不断优化思政课教学方法,提升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全方位强化思政课育人功能。构建思政课教师“老带新、手拉手”帮扶机制,“党委带头学、支部集中学、教师自主学”三级学习机制,强化理论武装,筑牢思想根基,确保广大思政课教师始终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创设的“三集三提”工作经验,成为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标准。

以引育思维谋划队伍建设,提升师资队伍层级。依托马院-马研院联动机制,深化大马学科群人才队伍建设,着力打造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建制齐整的马克思主义研究队伍。在高层次人才方面,引进高端讲座教授4人,引育多人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如国家“万人计划”哲社领军人才、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青年长江学者等。在专职科研人员方面,引进和招聘专职师资队伍近30人。均衡分布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等学科,还有马克思主义政党学博士后1人。在兼聘人员方面,通过双聘方式,聘任吴晓明等校内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法学、美学/文论、政党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学科知名教授20余人。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依托相关合作共建单位,招收马克思主义学科群研究方向研究生20余人,研究方向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等,致力于打造马克思主义学科群人才队伍的“蓄水池”。此外,还兼聘一批党政干部、全国劳模等担任思政课兼职教师,如中共中央候补委员、信仰市市长蔡松涛等。

注重发挥“大思政课”的功效,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逐步形成引领性、标志性、系统性的社会服务大格局。近年来,学院有17位专家的26篇成果得到中办、教育部、上海市委办公厅和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录用,部分成果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与云南大学、德宏师专、赣南师大、南昌陆军学院等高校与干部学院结对帮扶,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国情调研基地。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治国理政国际大学生交流论坛”等实践教学品牌。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和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累计培训思政课教师达 700 余人。

9

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动态调研或意识形态动向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1.加强讲座论坛邀请人审批和意识形态审核把关。修改《复旦大学关于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办法》,制定下发《复旦大学关于加强重要论坛申报管理的通知》。召集文科院系分党委书记开会研究部署加强讲座论坛管理工作,完善ehall讲座论坛申请审批模块。开展讲座论坛管理调研,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全校哲社类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主办单位的申报意识明显增强,申报量明显增加。全年审批哲学社会科学讲座论坛近1200场次,国际会议53场。召开期刊工作会议,加强期刊管理。

2.组织开展“三查三规”专项检查,对院系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申报情况、课堂教学和马工程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覆盖到所有院系,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校内的专项巡察。

3.加强阵地建设。坚持校院两级联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明确院系领导班子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分工,制定院系意识形态工作指导手册,举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推动制订涉外交流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工作手册,境外媒体采访注意事项,网络信息与技术安全工作指南。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机制,针对工作优秀的要给与奖励,针对发生责任事故的要扣除绩效,促使二级单位更加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定期组织青年复旦学校学员、院系学生骨干和青年研究中心学生调研员围绕国际国内热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座谈调研,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时事热点问题的看法,了解学生群体思想困惑和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学生思想动态研究,2021年全年报送《青年研究中心专报》25期和《每周一报》4期。每年年初完成教育部、上海市年度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年底开展年度学生思想和个人发展情况调研。及时举办专题培训,案例分析,并进行每月风险研判。2022年上半年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及时了解汇总各网格内学生思想动态,形成《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生思想动态》70期。

5.建立舆情和信息报送机制。建立信息员队伍,每周报送研究生对国家和社会热点、校园新闻动态、网络流行词汇等议题的具体看法。在新学期开学、重大政治节日、纪念日等重要节点报送研究生思想动态。及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向,做好研判工作。定期开展研究生思想动态调研。每年开展复旦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对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新情况新动向新问题进行系统分析研究,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不定期开展研究生党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育人、研究生体育美育等专项调研,掌握研究生的真实想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6.面向全体研究生辅导员编写累计40万字的《研工学习参考(理论篇)》7期,通过时政新闻、理论学习、系统动态、智库观察和理论书库5个版块提升辅导员对于工作的把握和格局。

7.开展教师思政状况调研。在疫情防控形势下,保质保量完成教育部教师思政状况滚动调查,根据要求按照各院系教师数的6%左右进行抽样,共回收教师问卷269份,并对10名教师在线进行“一对一”访谈。



  

支撑材料:

三全六度十育人!复旦大学探索新时代育人之道

用好民主监督成果,进一步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引向深入

院士、科学家、大咖学者、知名教授都来当导师!多维导师制构建三全育人“同心圆”

我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 努力交出试点满意答卷 开创立德树人崭新局面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复旦大学全面动员部署党史学习教育!

善用“大思政课”,有机融入党史教育,打造复旦样本

百年征程照初心,旦复旦兮绘新篇!复旦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纪实

心有所信,强国有我!党委书记焦扬为2021级新生上思政第一课

心怀“国之大者”,奋斗新的征程!2021年复旦毕业生,焦扬大学姐第四季“毕业生思政课”开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