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

按照学校章程,健全依法办学法治机制,推进依法治校,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有成效。实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落实校务公开,推进学校综合改革,深化教育综合改革评价,落实学生评价、教师评价、科研评价等改革要求。

实行学校法律顾问制度,学校法律事务室在学校常年法律顾问的指导下,处理学校日常法律事务,包括合同审核与备案、起草、修改和清理学校规章制度、学生纪律处分和退学处理合规性审查、提供法律咨询、参加、协调诉讼和仲裁活动、学校品牌保护。在职能部处设置法律事务联络员,协调处室主管业务范围内的法律事务。健全依法办学机制,按照现代大学制度要求,建立健全以章程为核心的、系统配套的管理制度体系。以落实章程为根本,持续广泛做好文件和制度的“立、废、改、释”工作,全面系统梳理学校各类办事流程、组织机构规程和议事规则等,适时废止和新建一批制度。制定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党委全委会议事决策规则,校领导班子落实“三重一大”制度规定等,不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

推进校务公开,学校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逐项对照《高等学校信息公开事项清单》,结合学校改革发展动态,持续更新信息公开网信息条目。改进信息公开工作,加大“一网两微”等平台对学校工作的宣传报道,以事业发展汇聚人心,鼓舞干劲。狠抓审批事项、备案事项和服务事项梳理,逐步发布服务事项清单、一次性办结事项清单。进一步发挥教代会在校务公开和沟通校情的重要作用,有效加强对各类新的发展规划、政策制度的解读与宣传。同时,在学校改革发展过程中有序扩大师生参与,听取师生意见,增进沟通互动。

推进综合改革迈向纵深,持续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不断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加强坚持党管改革发展。重大改革事项由党委常委会集体研究决定,成立学校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下设9个专项小组,总体布局推进相关领域重大改革。二是深入推进“三全育人”综合改革。作为全国首批试点高校,成立领导小组,制定《“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方案》,召开“三全育人”工作推进会,委托民主党派开展专项监督,举全校之力推进改革。贯彻“三全育人”要求,激发全员育人主体活力,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育人全过程,全方位覆盖育人空间场域,构建“三全六度十育人”工作格局。着力形成各种育人元素作用充分发挥、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文化全面养成的一体化育人体系;实施“六度空间”协同育人工程,有效贯通第一课堂、书院和学生生活园区、科研与创新创业、劳动和社会实践、海外交流、网络新媒体;推进教师思政、思政课创优、课程思政攻坚、书院立德修身、科研育人、文化育人、劳动教育、网络育人、组织育人、管理服务育人等十项重点任务。三是深化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承担综合性大学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试点任务,教育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上海市人民政府三方共建托管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及其直属附属医院,医学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实现突破性进展。实化上海医学院职能,成立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委员会和中共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纪律检查委员会,完善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逐步理顺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管理机制。深化医教研协同发展,制定实施上海市高水平地方高校建设整体方案,加快推进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医学院建设。


37.

校和院(系)两级教授治学制度健全,学术委员会有效履行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功能。校和院(系)两级管理职责科学清晰,学校校务委员会等机构的咨询、协商、审议与监督功能完备。

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作用,构建与顶尖研究型大学相适应的学术治理结构,研究制订二级单位各类委员会规范运行的指导意见。根据教育部第35号令的有关要求,校学术委员会对《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进行了修订,完成了第七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换届工作;根据教育部第40号令的有关要求,对《复旦大学学术规范》(试行)及《复旦大学学术规范实施条例》(试行)等一些重要文件进行了修订,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学术规范制度建设。根据《复旦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所赋予的职责权限,第七届校学术委员会积极发挥作用,对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一流建设总体方案、人才培养改革有关情况等,积极建言献策;通过学部工作制开展日常学术事务的审议咨询工作,对学校申报的各类科研、奖励、人才及团队、教学改革等项目及院系拟聘的兼职教授、顾问教授和名誉教授的学术水平进行评审和认定。同时,积极发挥院系学术委员会在学术治理上的重要作用,监督指导院系学术委员会在学科发展规划、职称晋升、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等方面开展工作,有效促进学科发展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在校学术委员会下设立学术规范委员会,专门受理学术违规案件举报,按照既定程序对学术违规案件进行核查,向校方提供明确的调查结论和处理建议;同时注重加强学术规范宣讲教育,防患于未然,每年秋季开学初组织新入校教职工和新入学研究生学术规范宣讲教育活动。围绕学校工作重点,针对学校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重大现实问题,设立学术委员会决策咨询课题,为学校领导和管理部门决策提供意见和建议。例如,2019年度邀请图书馆承担《复旦大学学术成果机构署名规范档构建》课题,对我校学术成果的机构归属进行清理。该项工作有利于规范校内作者发文署名,帮助学校准确、及时了解学科/机构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影响力,为学校“双一流”建设提供数据支持。

2022年6月,学校成立复旦大学第十二届学位评定委员会。根据学校“双一流”建设需要,修订完成《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章程》,并配套发布《复旦大学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设立暂行办法》,修改《复旦大学学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学位评定委员会制度健全,有效履行学位管理的评定、审议、评估和指导等职责。一年召开三次学位评定委员会会议,审议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生和硕士生指导教师任职资格及学位授权点合格评估等工作。

积极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校院两级管理职责科学清晰。2018年9月,学校印发《复旦大学整体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试行)》。整体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明确坚持学校和院系两级联动管理,坚持放权和统筹管理相结合,坚持长效机制建设的基本原则;按照增强院系办学活力,实现机关部门职能转变,确保校院两级有效联动主要路径积极推进。进一步明确了整体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的的实施内容,学校层面着力健全“事前论证、事中监督、事后评估”的工作机制;职能部门提升指导监督服务能力,加快政策梳理;院系层面增强规划能力和治理能力,明确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2019年,学校发布《复旦大学推进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2019-2020年实施方案》,扩大改革试点内容,向试点院系下放高级职务晋升统筹权、人才引育资源包,进一步扩大院系办学自主权;扩大改革内容实施范围,制定校区功能定位和办公用房分类管理办法、院系预决算管理办法,捐赠工作奖励实施办法等,为推进面上改革提供制度保障;扩大试点范围,2019年扩大到实体运行科研机构和新型模式建设单位;2020年全面实施校院两级管理体制改革,相关制度要求和改革措施覆盖到所有二级单位,形成了“两会一绩效”的联动机制。继续发挥校务委员会、校董会等的积极作用。2019年4月,完成《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章程》修订工作,进一步明确校务委员会作为学校重大事务的咨询和审议机构,在加强学校民主管理、推进科学决策方面的重要作用,2021年5月,召开新一届校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并审议通过《复旦大学校务委员会工作规程》。重视发挥校董会作用,2019年9月,完成校董会的换届工作,并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一次会议;2021年11月,召开第七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许健康先生新任资深校董,许华芳先生、谭瑞清校友受聘担任复旦校董。

38

落实教代会等民主管理制度。教职工通过教代会行使民主管理和监督权利,对学校重大改革发展事项进行审议,对与教职工利益直接相关的重要事项建言献策,民主评议学校领导干部。

以教代会工作为抓手,积极推进学校民主管理,充分激发广大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担当,汇聚推动学校发展的智慧与力量。

1.召开七届二次教代会,充分发挥民主管理。复旦大学七届二次教代会暨十八届二次工代会于2021年420日至27日举行。代表们审议《复旦大学年度工作报告》《复旦大学年度财务工作报告》《复旦大学教代会、工会年度工作报告》,对学校2020年和“十三五”期间的总体工作给予充分肯定,对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整体思路及近期重点推动的工作安排等表示赞同,并就加快学校“双一流”建设、迈向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积极建言献策。1015日组织召开七届教代会执委会第三次会议,审议讨论《复旦大学第十四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公开版和自留版内容,并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1215日七届教代会执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复旦大学“双一流”绩效实施方案(征求意见稿)》。

复旦大学七届二次教代会暨十八届二次工代会

2.着力提升提案工作水平,坚持搭建好校情通报会平台。新的教代会提案系统全新上线,实现全年开放提案征集、提案全流程网上办理,保障了教职工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渠道全年畅通。本年度共征集提案草案11件,其中立案2件、作为建议4件,涉及“双一流建设”、校园建设、教学设施、校园文化建设、女教师生育期政策等内容,目前2件立案提案已办结。组织以“‘十四五’校园基本建设规划”和“我校科技成果转化相关政策”为主题的两场校情通报会,充分听取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保障教职工的知情权与建议权。

教代会提案系统

3.继续加强教代会代表培训。把提高代表参与民主管理的素质作为基础工作来抓。4月初,工会组织新一届教代表履职培训,邀请上海市教育工会原常委、基层工作部部长张渭明为代表们作题为“当好代表、依法履职,在实践中提高民主管理水平”的讲座,使新一届教代表了解和掌握教代表职责与权利,提高履职能力,尽快进入角色,更好地为教职工代言,发挥主体作用。


39

学生会、研究生会发挥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作用,保障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维护权益。

一、学生会发挥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作用,保障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维护权益。

根据《复旦大学学生会章程》,学生会定位在党的领导和团的指导下广大同学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群众组织,职能为:(一)引领同学坚定理想信念,遵循和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维护校规校纪,倡导良好的校风、学风;(二)充当学校党政联系同学的桥梁和纽带,积极有效维护同学正当权益;(三)着眼同学成长成才需求,拓展第二课堂发展空间,开展积极向上校园文化活动;(四)配合团组织,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管理和服务。

第一,着力搭建校园协商民主平台,切实维护同学权益。顺利举行复旦大学第四十九次学生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5名主席团成员,37名常任代表。召开常代会全体会议2次,不断完善校园民主的制度保障。开展“后勤体验岗”体验活动等,志愿服务人数超140人,服务时长约600学时,带动广大同学了解校情、参与校园治理。加强权益服务平台建设,优化“SU信箱”反馈渠道,在疫情期间持续服务同学,在日常维护过程中收集处理各类意见建议153条,健全同学和学校沟通交流的常态机制。

第二,着力推进骨干培养。校学生会积极加强组织建设,不断推动改革发展。着力推进架构优化,合理进一步调整部门职能规划,招募新志愿者600余名。建立完整人才培养体系,积极开展主席团、部门负责人日常学习,组织领导力座谈会培养项目负责人能力,新志愿者培训营覆盖120名新生志愿者,志愿者服务能力拓展计划吸纳60人参与培养,开展“格物讲堂”常规培训7场,参与人数逾800人次。着力推进工作体系改革,召开校院两级学生会组织联席会议5次,策划实施“星空讲坛”、“校园十大歌手”、“书桌文化节”等联动项目3个,累计活动次数达20余场,辐射院系学生会成员逾500人次。

格物讲堂培训

二、研究生会发挥自我教育、管理、服务作用,保障学生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维护权益。

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始终秉承“团结、务实、高效、创新”的工作理念,坚持“贴近校园生活,倡导先进文化,以良好的风气熏陶人,以健全的制度塑造人,以丰富的活动锻炼人,以优质的工作服务人”,围绕队伍建设、学术文化、公益志愿、实践调研、文体社团等多个主题开展研究生团学工作。

第一,推进组织改革与建设。一是落实高校共青团改革、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精神,推动研究生团工委实体化运作与研究生会机构职能部门精简。研究生团工委下设秘书处、组织部、社团部、实践部、宣传理论部5个部门,组织规模102人,骨干成员30人。研究生会坚决贯彻落实《学联学生会组织改革方案》和《关于推动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深化改革的若干意见》,现下设学术文化部、权益联络部、文体活动部、融媒体部、研创中心5个部门及枫林工作委员会,人员规模49人,主席团人数5人,另设置研究生会秘书长一人,由专职老师担任,达到改革的目标要求。研究生社团共计68家,其中思想政治类6家,文化体育类24家,学术科技类20家,自律互助类11家,志愿公益类4家,创新创业类3家,社团成员覆盖研究生人数2800余人,活动主题鲜明,活动种类丰富,是复旦大学研究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推进研究生会内部制度规范化建设。研究生会修订研究生会人事制度、财务报销制度、物资管理制度、资料档案制度等,进一步规范研究生会内部管理与组织运行。三是提升团学骨干工作能力。加强研究生团学骨干培养,举办春秋两季研究生团校,对校院两级研究生学生骨干开展培训,培训内容涉及思想政治引领、实务技能培训、学生工作经验交流等,加强复旦研究生骨干梯队建设和作风建设,以骨干成长推动组织发展的良性循环。

第二,加强研究生权益组织建设。一是积极落实研究生代表提案。研究生会、研委会主任团与研工部、总务处等学校多个职能部门召开部处见面会,针对同学们提交的提案展开了深入的沟通交流以及答复,并将落实的提案情况与同学进行了反馈。二是提升权益服务质量。开通“复小研”线上权益服务通道,发布“复旦研究生运动数据大揭秘”等校园热点调研测评推文,维护研究生权益保障通道。三是编发《复旦大学院(系、所)研究生代表大会指导手册》。为进一步落实全国学联二十七大的部署,加强对各院(系、所)研究生会工作的指导,推动各院(系、所)规范召开研究生代表大会,我们结合本校实际工作情况,编制了《复旦大学院(系、所)研究生代表大会指导手册》,供我校各院(系、所)研究生会组织参考使用。

第三,强化校院、校校两级研会联动交流。一是完善校院研会联络机制。《各培养单位研究生会信息表》全面覆盖各培养单位研究生会,内容包括各院系研究生会指导老师、执行主席基本信息及研究生代表大会拟开设时间等;同时,完成联络群日常对接维护,便于各院系研会负责人于群内交流。二是创新设立“走进学科”系列院系特色主题活动板块。“走进学科”系列以极具学科特色与文化内涵的节庆日为载体,容涵盖科普宣传、学术传统、美育熏陶等主题,涵盖讲座、趣味科普、诗歌创作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拓宽了校院合作渠道。三是推出“科研技能提升营”。线上教学期间,校研会联合各院系推出“科研技能提升营”系列学术类线上活动,全面覆盖五大学科类别,内容涵盖文献阅读、数据处理与分析、写作投稿、心理健康等多样主题,成为广大研究生疫情期间实现“云上科研”的强大加油站。四是开展相辉讲堂之“四个自信”主题系列讲座。相辉讲堂之“四个自信”主题系列,是复旦大学研究生会在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的指导支持下,依托相辉讲堂品牌基础,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学者,围绕“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四个方面开展讲座,系统化、制度化地带领全校研究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五是增进高校研究生会交流。在严格遵守疫情防控要求的前提下,继续与兄弟院校保持线上联络。

40

严格规范招生、学籍管理、收费和办学办班。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内部控制和审计监督等制度。

一、严格规范招生

1.根据教育部关于做好招生工作的要求,学校高度重视,认真落实教育部关于招生信息公开的各项规定,实行阳光招生,精心组织、狠抓落实。招生办公室精心设计各项招生方案,招生计划、招生方案的制度都经过集体充分的论证和酝酿。所有政策在上报校招生领导小组审定后,及时通过网络平台和媒体向广大考生家长和社会公布,主动接受社会监督。进一步加强制度建设,确保我校招生阳光工程的顺利实施。

招生宣传、招生录取、招生决策和招生监察各部分的工作人员互不交叉、各负其责。《复旦大学招生工作管理办法》《复旦大学招生监察工作实施办法》等制度覆盖了招生全过程。

学校持续规范特殊类型招生工作,接近招生人数一半的综合评价录取改革试点、自主招生、高校专项“腾飞计划”、保送生、高水平艺术团、高水平运动队等招生项目均依规有序实施,事前事中事后都有完善的监管机制。

此外,我校认真做好本专科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要求所有院系依各班级新生名册信息,重点针对新生报到人数、新生档案收集规整与信息校验、新生录取通知书与身份证和户口迁移证查验、高考加分资格信息查验、自主招生新生(望道计划、奥赛决赛选拔、博雅杯等)资格、腾飞计划新生资格、贫困专项新生资格等事项开展逐一的比对核查。

2.在研究生招生考试中,积极贯彻教育部“按需招生、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原则,切实保证招生工作机会公平、程序公开、结果公正;研究生院领导班子加强廉洁自律,主动学习、贯彻落实教育部、上海市和学校关于招生工作的要求,严格落实校党委有关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招生工作各环节的管理监督,持续推进招生工作规范化建设;遵照《复旦大学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议事规则》,实行集体决策制度,重大事项由领导小组集体研究或审议决定;加强研究生招生考试工作监督,严格实行考务工作人员保密安全培训和考务操作培训,圆满完成各项考务工作,确保招生工作顺利实施。

二、加强学籍管理

严格执行《复旦大学学籍管理规定》《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持续加强学生学籍管理。2021年,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深化做好2021级新生入学资格复查工作。先后制定《复旦大学新生入学资格审查和录取资格复查工作方案》和《复旦大学全日制普通本科生学籍学历管理工作实施细则》等工作文件,教务处协同医学教务处、学工部、医学学工部、信息办等职能部门和各院系,严格开展新生报到入学环节的相关身份核查工作。学校在新生入学报到的身份查验环节全面使用人脸识别验证系统,对新生报到所需录取通知书、证件号码、户口迁移证、高考加分资格证明等材料与考生纸质档案、录取考生名册、电子档案等逐一比对核查,经学生自查、院系审查、教学管理部门复查,形成《复旦大学本科新生入学复查表》(一生一表)归档备案,未发现有新生本人与其身份证件不一致的情况。加快“一网通办”进程,推动本科生补缓考申请、本科生学籍异动申请、开学注册、调课申请、在线排考等业务先后有序上线,在2021年3月正式推出本科生电子成绩单和电子学籍证明,切实保障疫情防控期间教学管理工作有序进行,为学生提供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规范学费等费用收取结算

根据学分制收费原则,学生在每学年开学初按照学校公布的专业缴费标准缴纳学费,学校在学生毕业前根据其修读课程学分情况进行学费结算。20215月,教务处与财务与国资处、留学生处联合发布《关于2021届毕业班普通本科生学费结算事宜的通知》《关于2021届毕业班留学生学费结算的通知》,明确了毕业班学生学费结算流程,确保相关工作公开有序进行。学校在办理学生成绩单、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翻译证明等服务事项中收取相应费用,各收费事项和收费标准均已向上海市物价局等上级主管部门报审、并在教务处网上公布,费用统一由财务与国资处收取,确保了服务收费公开透明有序。

四、建立健全财务预决算制度

1.科学合理编制预算,严格按照财政部、教育部关于编制“二上二下”预算的基本要求,聚焦人才引育,聚焦“双一流”建设。

2.落实《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加强绩效目标管理和绩效评价工作。明确绩效目标作为预算编报的必要事项和重要审核点,将绩效目标与预算安排相关联,目标导向配置资源。

3.加强决算管理,严格按照《政府会计制度》的要求建立决算编制审核制度,明确报表编制和资料提供的责任主体、时间要求等,根据财政部和教育部的有关要求编制决算报告,严格复核保证数据真实准确,及时上报。

五、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

进一步深化校院两级财务管理改革,充分调动院系当家理财积极性,全面提升财务预决算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制定《复旦大学院系财务预决算管理办法》。

加快推进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进一步加强学校“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确保资金使用合法合规、公开透明,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复旦大学“双一流”建设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落实各级经济责任,贯彻执行“三重一大”制度,明确内部授权审批控制,加强学校货币资金管理,保证货币资金安全,提高货币资金使用效益,结合学校实际,修订原《复旦大学大额货币资金支付审批办法》,并更名为《复旦大学大额货币资金支付管理办法》。

制定《复旦大学科研经费报销管理办法》《复旦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管理办法》《复旦大学科研间接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落实科研“放管服”改革任务的办法。

六、建立健全经济责任审计监督等制度

1.济责任审计实现全覆盖。采取进点和送达两种方式对中层行政正职实施任中或任期审计,共完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8个(其中进点审计项目4个),对于学校中层领导干部的经济责任审计已实现全覆盖。

2.充分利用资源,各取所长形成合力。继续利用公开招标方式确定的4家事务所作为我校经济责任审计助手单位,协助完成重点审计任务。项目中充分发挥内部审计人员和社会审计力量的各自优势,形成合力,保证审计质量与成效。

3.形成例会机制,沟通协调强化管理。形成每周召开经济责任审计例会的工作机制,各组长汇报项目进度、开展情况等,提出需讨论研究或沟通协调的问题,保证审计口径和审计标准的统一,进一步规范审计实施。

4.利用信息系统,优化流程规范操作。经济责任审计信息系统在新项目中正式启用。全部审计流程实现线上操作及审核,有利用各管理环节的留痕和电子数据的归集,系统还将进一步完善以实现数据的整理、汇总信息的生成等目标。

5.调研被审单位,全面完善注重实效。为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满意度,设计调研问卷,在近年被审计单位中开展调研,了解被审计单位对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在后续审计中及时改进,切实提高审计实效。

6.深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整改工作。全面贯彻落实《复旦大学审计整改工作规定》,以“审计整改通知书”为起点,按照时间节点督促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提交整改工作方案及结果报告,深入推进经济责任审计整改跟踪检查和审计整改情况定期报告的工作机制,推动审计查出问题的整改工作落实到位。

7.强化审计结果运用,实行经济责任审计结果公开。全面梳理、分类归纳教育部有关《经济责任审计情况通报》中的问题,要求内部相关部门对照通报中提到的各方面问题进行自查自纠,推动校内有关部门正确履职,自觉纠正、防范或有风险。



支撑材料:

全面开启迈向世界一流大学前列新征程!复旦大学七届二次教代会暨十八届二次工代会胜利闭幕

复旦大学教代会提案系统

格物讲堂 | 在这里,成为学工能手

周末攻略第四弹请查收,精彩内容不容错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