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讯 5月16日是首批复旦园区普通岗志愿者最后一天在岗服务。然而,与之前15天服务不同的是,今天来自复旦的第一批志愿者身着便装上岗,而他们所增加的一个任务就是,实地指导第一天正式穿上“白菜装”的华师大志愿者,接替好自己的服务。
据悉,来自复旦大学的近2300余位园区日常岗位志愿者,圆满完成了6场试运行和从5月1日来16天正式运行的志愿服务工作,将于17日起正式回到课堂。“海宝一代”们经受住了天气状况、连续作战、海量信息、大人流量及游客的不理解等多重考验,用自己的服务、微笑和汗水赢得了世博园和广大游客的好评,彰显了热情、责任、奉献的志愿者精神。据介绍,日常岗位志愿者结束服务后,复旦仍将有392位特殊岗位志愿者和园区长期志愿者将在世博园内的新闻中心、IBC等工作岗位上服务至7月底,8月至10月底197位第二批复旦特岗志愿者将进入园区接替他们的工作。
复旦志愿者留下的两份礼物
16日下午16:00,世博局在世博园主题馆地下一层的“志愿者之家”正式举行了首批志愿者离园及志愿者服务交接仪式。仪式上,复旦大学团委书记尹冬梅老师,将复旦志愿者们集体创作的三份“礼物”转交给了世博园区。
第一份礼物是由复旦大学十余名志愿者亲手绘制的一面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旗。代表了复旦学生对上海世博会的祝福和心意。
第二份礼物是复旦志愿者给园区的24个“金点子”。这24个金点子包含了来自各个服务岗位有代表性的园区服务改善建议。
第三份礼物是13本涵盖了所有园区志愿者服务片区的总字数超过37.5万字的、由复旦志愿者利用每日服务结束时间编写的世博志愿者工作手册。据介绍,志愿者工作手册包括了一轴四馆(每个1册共5册)、AB片区、C片区、DE片区、非洲联合馆、绿地公园、出入口、票务中心和城市最佳实践区等部的所有志愿者服务岗位。手册上详细介绍了每一个岗位的功能、常用的中英文提示、游客常见问题。一些手册还全数罗列了所在片区所有餐厅、商店和服务设施的位置、特色和价格水平供志愿者参考查询。值得一提的是,为了让手册更直观、方便,复旦的志愿者还自制了近百张地图、平面图和示意图编入手册内。
复旦大学团委副书记、复旦园区志愿者总协调人高天告诉记者,编写服务指南,最重要的目的是希望下一批志愿者能够迅速汲取第一批志愿者在实践中获得的宝贵经验,立刻进入角色而不走弯路。“因为他们并没有试运行的机会去调整服务”,高天说道。
为了编写好志愿者手册,复旦的志愿者和在学校他们提供支持的“志愿者平方”付出了大量的心血。负责DE片区手册编写工作的志愿者片区长、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的刘佳琦告诉记者,他们花了一周的时间陆陆续续按服务小组收集齐了志愿者所有的心得、经验,然后由几位“志愿者平方”花了三、四天时间将这些信息梳理而后编写成册。复旦编写的DE片区志愿者服务手册共计155页,包含了大量的地图、表格和Q&A,将成为之后在这一片区服务的志愿者必不可少的工具性“宝典”。
学校将为志愿者送上门票和纪念照
据悉,为了褒奖复旦志愿者们所付出的汗水和奉献,复旦大学为每一位志愿者都精心准备了一份“礼包”,送给顺利完成服务任务的志愿者。这份礼包,包括了一张世博会门票、一张志愿者本人的“白菜装”岗位工作照以及一封学校致志愿者的信。
据介绍,复旦大学拨出了专款为4000余位世博会志愿者每人都购买一张世博门票,使这些服务了很长时间却从没有真正参观过世博会的同学能够分享世博会带给人们的惊喜和欢乐。
此外,复旦的相关老师和学生摄影记者,从5月1日起每天都会买票进入世博园,并为每一位日常岗位志愿者在他所服务的场地拍摄了一张工作照。学校将把这些照片陆续冲印出来,送到每一位志愿者手中,这将会成为所有世博志愿者永远的纪念。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