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
开展文明班级创建和诚信教育。学风建设有计划、有措施,学风考风良好。
一、开展资助诚信教育
学校在2019年以教育部通知精神为指导,组织开展了研究生资助诚信教育主题活动,从学校、院系、指导老师三个层面深入学生,以资助工作为突破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激励学生勇担时代重任,为社会发展贡献青春力量。
1. 校企联动,普及政策
2019年4月16日,学校联合中国银行杨浦支行举办了2019届研究生还款及诚信教育宣讲会。负责老师对我校2019届研究生还款工作进行了布置与安排,对还款方式和时间节点进行了讲解和介绍。还开展了诚信教育及还款工作的线上宣传,在我校研究生院网站、党委研究生工作部网站及“复旦百晓生”微信公众号上发布相关宣传材料及政策文件,帮助学生及时完成相关工作。
2. 院系协助,确保落实
在统筹安排的基础之上,要求各院系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开展具体的学生资助诚信教育活动,落实诚信教育及2019届研究生还款工作。在2019年5月、6月期间,各院系以通知精神和相关政策文件为指导,在线上、线下开展了多种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配合2019届研究生还款工作的组织和开展,确保本年度还款工作的按时完成。在校保卫处的协助下,我校各学生生活园区组织了预防校园贷和电信网络诈骗的宣传活动,帮助学生提高警惕,培养防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信用习惯。
3. 指导教师,对点帮扶
定期在管理系统中查询各院系应还款学生的还款办理进度,及时向院系研工组反馈相关情况。院系研工组长及辅导员与相关进行对点联系,了解具体情况,督促学生尽快办理还款手续,提交相关材料,并对有疑问和困难的学生给与详细的解答与帮助。在日常管理工作中,在对学生的指导与帮助中,进行潜移默化的道德素质培养与诚信教育,有效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诚信意识。
在多方努力下,我校研究生资助诚信教育成效显著。2019年6月我校共计378名毕业研究生应办理国家助学贷款还款手续,截至6月28日,378名学生均已提交还款申请,并完成了相应手续的办理。
二、学风建设有计划、有措施,学风考风良好
1. 加强学术道德建设
一是积极宣传《“五为四守九不要”校风学风倡议书》,举办“改革创新精神与大学使命”论坛、“校训精神 I Report”演讲比赛、“为人为学”演讲分享等活动。同时“复旦研究生”新媒体平台推出“五为四守九不要”主题手机壁纸和电脑桌面,促进复旦研究生养成良好的学习风尚。二是举办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研究生导师专题研讨班暨研究生论坛,讨论和加强学术道德自律和践行校风学风的自觉性。三是组织观看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活动报告会直播,引导广大研究生树立崇高的学术目标、严谨的学习态度和端正的学习规范。
研究生导师专题研讨班暨研究生论坛
复旦大学承办2019年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
2. 树立先进导学典型。一是开展“学术之星”评选、举办校庆科学报告会,在全校范围内发掘各学科领域内勇攀科学高峰的研究生学术科研先进典型,鼓励更多复旦研究生练就真才实学。二是大力挖掘身边的模范人物和先进事迹,开展第一届“感动复旦人物”评选表彰活动与“复旦好故事”征集活动,配合研究生院举办导师学校讲座、“时光里的上医人”系列访谈纪实,挖掘优秀导学模范,激励广大师生崇尚先进、学习先进,激发全校师生家国命运紧密相连的情感共鸣。三是发挥导学团队的育人功能,促进导学关系和谐,培养良好学风。复旦大学研究生院和复旦大学党委研究生工作部联合组织开展2019年复旦大学十佳“三好”研究生导学团队展评会。
复旦大学校庆科学报告会暨第十届“学术之星”特等奖答辩会颁奖典礼
3. 搭建学术交流平台。一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讲座。通过举办“自信中国”系列讲座13场、大师面对面1场、科研腾飞训练营4场,邀请李安、郭广昌、金灿荣等名师大家与广大研究生面对面交流,拓宽研究生学术视野,提升学术能力。二是指导院系开展博士生论坛。通过指导院系研究生会承办博士生论坛19场,涵盖文、理、工、医多学科,吸引数十所海内外顶尖高校和科研院所近2000人次的参与。通过博士生论坛的举办,加深广大研究生对学科的探究和交流,在论坛中进行思想碰撞、学术争鸣,在研究生中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三是扩宽学术交流空间。升级微茶厅平台;承接北苑亚青中心运营维护,为复旦学子打造多元学术公共空间,提升学生自主学习动力。
金灿荣教授做客中国理论大讲堂
4. 发挥仪式育人功能。复旦大学奖学金颁奖典礼作为我校学生每年的三大典礼之一,是朋辈引领、榜样示范的重要教育形式。复旦大学2018-2019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于2019年12月13日在正大体育馆举行。本次典礼以“初心筑梦 笃志前行”为主题,鼓励复旦学子树立远大理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祖国成长,为强国奋斗”。典礼的开场环节播放了获奖学生的风采展示片《初心筑梦 笃志前行》。充分发挥奖学金模范示范和激励向优的作用。
5. 以“为祖国成才 为强国奋斗”、“诚信迎考”为主题开展主题班会。带领同学们学习新修改的《复旦大学学生纪律处分条例》,开展校风学风、学术诚信、学术规范教育,号召青年学子以过硬学识本领献礼祖国70华诞。
48.
心理健康教育有课程、机构和设施保障,按要求配齐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通过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并达标。
坚持育心与育德相结合,以“新时代高校心理育人五级工作体系”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心理育人精品项目等为抓手,打造五级队伍和分类分层管理机制,着力构建课程教育、宣传普及、咨询服务、预防干预四位一体工作格局。
设立心理健康教育中心,隶属于党委学生工作部,专项划拨工作经费,通过了上海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评估并达标,并于2016年成为示范中心。
此外,2017年取得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注册实习机构”称号。2019年度开设9门次课,选修学生933人。与此同时,联合华东四校筹建心理健康必修课网上慕课平台。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现有专职人员7人,师生比1:6000。另有心理学、精神卫生学等相关专业的兼职人员30名。学校构建了专业医生、咨询师、辅导员、教职工、学生骨干“五位一体”队伍体系。已起草《复旦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配齐配强专兼职队伍,将心理育人工作纳入学校育人工作中进行统筹规划和全面布局,着力推动“五位一体”心理健康育人格局建设的落地落实。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出现,一场没有硝烟的战“疫”正在展开,全民战“疫”期间,除了身体健康以外,心理健康也不容忽视。疫情来袭,学校成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心理支持与干预指导专家组,协调医学院、心理学系等相关学科专业人员,为参与工作的有关人员提供专业指导。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于1月23日面向院系发布抗击疫情期间的学生心理关怀指导建议等,指导院系学工队伍帮助学生心理疏导;1月24日起开通春节期间的心理支持热线,中心专职人员每天电话值班,向受疫情影响的学生提供及时的心理支持和干预;1月28日推送的《给复旦同学的一封信》帮助学生舒缓心理压力,提高“心理免疫力”,阅读量超过2.6万;2月2日起正式开通两个网络心理支持平台,积极打造学生心理支持服务“升级版”。学工队伍动态关注所有14天内曾到过重点地区的学生健康和心理状况,尤其是经济困难学生的情况,在给予关心安慰、心理疏导的同时,必要的应急补助也已启动。
学校始终关注着师生、医护人员及其家属的心理健康,积极开发心理教育线上课程,针对不同的对象制定推广了“心理防疫”三步骤。为进一步帮助大家做好“心理防疫”和情绪调适,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还开通了两项在线服务:心理支持网络热线和“糖心旦”朋辈在线援助。复旦“糖心旦“朋辈心理辅导网络平台服务计划,在2020春季抗击疫情的过程中,特别开设了疫情期间朋辈心理援助服务,组织20多位志愿者,积极响应党中央和学校的号召,并与学校各院系部门师生一道,共抗疫情,努力为守护身处全国各地以及世界各国的复旦同学的心理健康贡献自己的力量,赢得了师生好评。
疫情来势汹汹,影响着人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大三学子王瑞琳作为心理学专业的学生,虽很希望能够运用专业知识帮助到更多的人。借助复旦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开展的“糖心旦”朋辈心理互助项目平台,从2月1日开始,她累计在线服务248小时,回复消息1400余次,为超过100名复旦的小伙伴提供陪伴和倾诉的空间。除此之外,她还为湖北地区青少年儿童提供志愿辅导,从心理学的角度为他们私人订制的“成长陪伴”计划。她说,希望用力所能及的方式,用“心”陪伴更多的人,携手在困难中继续坚持,在挑战中迎接希望。
49.
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形成体系。学生资助制度健全规范,资助育人工作推进有力。
一、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和就业管理服务工作形成体系
学校围绕“三全育人”总体部署和“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中心目标,建设以择业观教育为引领、以精准服务为保障、以平台建设为支撑的就业管理服务工作体系,加强招生培养就业联动。
1. 对接国家战略与区域规划,服务国家治理人才输送
学校坚持以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为导向,实施“基层就业引领计划”,与我校合作开展定向招录选调生的省、市、自治区数量增加至28个,逾1400人次报名参加招录,192名学生签约各地选调生及基层党政人才项目,近三年来持续增长。
学校着力完善“扶上马-送一程-关怀一生”的机制建设,对赴基层、重点领域就业的优秀毕业生实施专项奖励。2019年,校领导走访看望了甘肃、青海等七个省(市、自治区)的选调生代表,并召开专场座谈会,为基层校友送去关怀温暖。
“不忘初心,永久奋斗”赴西部、基层、重点单位毕业生出征仪式
2. 协调生涯教育与个性成才,适配学生多元成长需求
学校结合学生特点,建设通专结合的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开设各类就业创业课程,各院系结合学科特点开设一批生涯职业课程,实现生涯教育与学科专业、产业发展的紧密融合。
扩展校级生涯工作室规模至10家,通过讲座、论坛、参访等形式为学生提供全过程、全方位、全覆盖的生涯指导,专业化、精准化的就业引导与就业服务,开展辐射全校的生涯教育活动。着力建设朋辈自助生涯服务平台,依托复旦“iCareer”学生职业发展协会,组织学生参与上海市大学生模拟求职大赛。
3. 统筹国内实践与国际实习,拓展国内外人才输送布局
学校积极对接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加强校地合作。2019年与山东、天津、黑龙江等三省(市)以及中国电信上海分公司、中国银行上海市分行、东航、中建八局、航天八院等五家重点单位签署了校地、校企实习实践基地合作协议,与学校开展实习实践合作的省、市、企业增至60余个,共同构建校地协同育人新机制。持续开展“三行计划”“砺行计划”实习实践项目,寒暑假组织400余名学生分赴陕西、宁夏等26个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实践锻炼。
推送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培训班
复旦大学-山东省委组织部实习实践基地揭牌
“砺行计划”学生暑期实习实践
学校注重全球治理人才的培养输送,联合十一所上海市高校,成立国际组织人才培养输送(上海)高校联盟,持续开展“荣昶学者”“荣昶高级学者” 全球治理人才培养项目和海外训练营活动,完成了赴奥地利、瑞士的实地教学和培训。学校还承办教育部第三届“推送高校毕业生到国际组织实习任职工作培训班”,全年接待国际组织及相关学术机构16家,走访约12家境外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及驻当地使馆、企业,持续赴北京走访驻华国际组织及办事处,积极拓展国际组织实习项目,达成专项实习计划。
“荣昶学者”全球训练营
4. 优化平台建设与保障机制,完善多层次就业服务
学校积极组织多层次、多类别、多行业的优质招聘宣讲会,共吸引企业736家,提供岗位两万余个。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不断推进线上线下服务模式升级。完成了新版就业信息网的上线和升级,正式开通宣讲会、招聘会线上报名预约功能。学校以学生就业信息网为平台支撑,持续完善五大就业服务微信公众号矩阵,形成了“1+5”就业服务新媒体网络核心。
持续开展“校外职业生涯导师计划”,充分挖掘行业精英和校友力量,配合专兼结合的校内职业咨询师,开展百余场“一对一生涯咨询”“简历门诊”活动。
及时跟踪就业困难学生,通过“再启程”“面试直通车”“职达专列”等专项活动,落实“一生一策”工作制度并开展“精准帮扶”。
5. 全面整合校内外优势资源,构建协同育人的创新教育大平台
目前已初步建立“双创课程体系-创新实践平台-双创团队孵化苗圃”的创新创业教育链。坚持复旦特色,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融合多方力量,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建设创新创业实训平台。校地共建,加快科技成果创新转化,建设多学科融合、多层次的科研创新平台。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聘请企业界技术专家,与复旦教师共同开设“创新创业”实践课程。创新学生科创资助机制,引导学生开展创新实践。
继续依托“本科生学术研究资助计划”(FDUROP)等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和能力。支持学生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继续多方面、多层次支持学生参加各类竞赛,全年学生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奖500余项。
依靠复旦大学团委青年创新中心(YOUTH INNOVATION CENTER),配合“第一课堂”,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活动,着力营造创新创业氛围,大力激发创新创业活力,逐步形成创新创业体系。目前主要承担“挑战杯”、“互联网+”、“创青春”等各类创新创业大赛以及学生课外学术科研竞赛工作。
我校刘洋同学获得优秀论文奖在十二届全国大学生创新创业年会闭幕式作报告展示了我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成效
二、学生资助制度健全规范,资助育人工作推进有力。
完善精准资助体系,加大激励保障支持力度。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学校加大资源投入,基本实现对需要资助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给予资助,解除学生在校正常生活的后顾之忧。
在保障型资助以外,大力开展发展型资助,深入贯彻教育公平的理念,为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学业帮扶、就业帮扶、社会实践、视野拓展和创新创业引导等五大支持平台。
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中开展感恩教育和培养社会回馈意识,成立以获得各类资助的研究生为主体的研究生助学公益社团——复旦大学烛心社,作为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成长的家园。
支撑材料:
全国科学道德和学风建设宣讲教育研究生导师专题研讨班暨研究生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初心筑梦 笃志前行——复旦大学2018-2019学年奖学金颁奖典礼举行
行无囿·心致远 与祖国共奋进——2019秋季心理健康文化月开幕
复旦大学2019届赴西部、基层、国家重点单位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暨实习实践基地签约仪式成功举行
复旦大学直播间来了6位“00后”主播:讲述青春战“疫”故事,用行动告白祖国
复旦“00后”B站直播讲述战“疫”故事,张文宏等名师在线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