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不低于全校师生人员总数的1%。辅导员队伍建设在招聘录用、日常管理、培训培养、考核激励等方面有计划、有举措,配备比例符合规定(本专科1:150;研究生1:200)。按照师生比1:50要求,配齐新疆籍专职少数民族辅导员。


一、辅导员队伍建设情况

依托专职辅导员队伍补充、创新制度设计、完善人才工程预备队、鼓励专业教师兼任辅导员等方式,学校目前辅导员师生比例已达到要求。

全校专职辅导员共计111人,专兼职总计510人,师生比1:79,本科生师生比1:59,研究生师生比1:97。其中,少数民族专职辅导员5人,少数民族兼职辅导员3人,少数民族本科生239人,师生比130

二、明确制度保障

学校深入贯彻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31号文件精神,制定《复旦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专职思想政治工作人员和党务工作人员总数不低于全校师生人数的1%”。制定出台《复旦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明确辅导员队伍是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落实双线晋升制度。

落实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办法和保障激励机制,实行职务(职称)评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学校在高中初级职务聘任工作中设立了学生思政系列,由学工部门按照《复旦大学学生思政系列高级职务申报必备最低条件》、《初中级职务聘任办法》等相关要求,对全校申请相应层级的学生思政候选人进行单独评审。在专职辅导员聘用合同中明确其岗位为专业技术岗位,专职思政人员可根据自身的专技职务或管理层级选择执行专业技术工资序列或管理工资序列。将专职辅导员纳入职员职级制管理,根据从事学生工作的年限和实绩,确定相应职级。设立专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技术职务,单列计划、单设标准、单独评审。对于教学科研能力突出、适合教学科研岗位工作的专职辅导员,经过组织批准和校内相关任职资格认定程序,可转入思想政治教育学科或其他相关学科的教学科研岗位。

三、系统规划管理

学校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纳入高校人才队伍建设总体规划,完善选拔、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第一,依托相关文件做好思想政治队伍和党务工作队伍的招聘、管理。专职辅导员招聘按照《复旦大学专职辅导员岗位统一公开招聘实施办法》进行选拔,以世界一流大学为总体建设目标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辅导员队伍,把好入口关。明确辅导员队伍是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党政干部队伍和教师队伍的后备人才库。

完成2019年专职辅导员招聘及入职,合理规划2020年专职辅导员招聘工作;选拔39名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队员;选拔53名第18期“青年复旦学校”学员;积极从优秀专任教师、党政管理人员和学生中选聘兼职辅导员,聘任4名中国宝武国企骨干担任校外辅导员,不断促进辅导员队伍结构多元化。

第二,注重思政工作队伍培养与发展。将辅导员培养纳入学校师资培训规划和人才培养计划,享受专任教师培养同等待遇。学校还将辅导员队伍建设纳入学校整体工作部署和人才队伍建设总体安排,定期听取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导员队伍建设重要工作的汇报,分析研究相关重大问题。建立和完善校内相关部门定期协商机制,统筹协调辅导员队伍建设的重大议题。

强化培训的专题性、系统性。围绕辅导员相关业务能力,及时邀请专家学者面向一线辅导员队伍开展更加权威、更具实效的系列主题培训。举办新上岗辅导员、新生辅导员、上海市骨干辅导员等专题培训,全年开设辅导员必修课程近30门,选修课程20余门,累计1300人次参与培训。加大思政工作研究课题支持力度。立项32项课题,以启动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队伍培训研修中心建设为契机,更新精品课程、优化师资库、突出“培训”“研修”双功能。完善梯队建设。重新梳理本科生学生骨干培养平台,逐步形成“新生骨干培训班—习研会—青年复旦学校—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四级学生骨干梯队,加强思政队伍的后备力量培养。继续开展“毕业生之星”评选,树立毕业生榜样。关心队伍成长。校党委书记、分管校领导、部门负责人,面向专职辅导员、新入职专职辅导员、人才工程队员等组织召开多场专题座谈会,了解队伍需求,关心队伍成长。

贯彻落实学校党委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意见,积极开展队伍调研,组织专职辅导员座谈会。构建上岗培训、日常培训、专题培训、海外研修、学历提升相结合的培养培训体系。学工部为新上岗辅导员、新生辅导员分别开设了30学时、12学时的岗前培训课程。研工部组织开展新上岗研究生辅导员培训,举办专题讲座11场,对69名新上岗研究生辅导员进行专题培训。积极开展类型丰富的专职辅导员日常培训,共举办研究生专职辅导员分享沙龙3期,交流沙龙4期。2019年,研工部派出12人次参加全国高校辅导员示范培训班,推荐3人参加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研修班,派出19人赴海外短期交流。组织辅导员参加上海市“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月”各项活动,获得第八届上海辅导员团队拓展活动三等奖。赵晓惠老师获上海五四青年奖章。加强工作室机制建设,鼓励组团式研究。新增以“学生智慧党建工作室”、“‘理涯’新工科人才生涯发展工作室”为代表的4个研究生辅导员工作室,年度资助工作室项目5项。资助研究生德育研究课题47项。强化梯队建设,完善培养链条。开展新生骨干培训、党支部骨干培训、团学骨干培训,提升人才工程预备队(二期)培养质量,形成从新生骨干到专职辅导员的培养考察链条。

  

10.

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有规划,有培训、有调研和考核激励机制。按师生比1:350配备专职思政课教师(民办高校含兼职教师)。有条件的高校吸引校内外专家学者参与思政课教学。


一、注重顶层设计,坚持党对思政课建设和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全面领导。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后,学校成立党建和思政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思政课建设的整体谋划。落实校院两级党政领导上思政课制度,党委书记、校长每学期带头走进课堂、走上讲台,每年邀请市委主要领导来校作形势政策报告。同时,与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建全国重点马院。

二、推进思政课创优行动,将思政课建设与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融入“三全育人”综合改革。2018年,学校入选全国首批10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学校制定了《复旦大学关于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实施方案》。把“思政课创优行动”作为推进“三全育人”改革的龙头工程,提出“五维育德”(即把立德树人的要求融入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和劳育),把“以德育德”放在首位,通过深化思政课改革,转变教学思路,要求教师把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重点,正“三观”明事理,为学生一生成长奠定科学的思想基础。

三、采取“引育并重”的方式,壮大思政课教师队伍。制定《复旦大学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复委〔201718号)。一方面,着力开展增补工作,2016年至2019年上半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引进人才(副高以上)8人,新进讲师8人,三年来新增专任教师16人,教师队伍增幅37.2%。另一方面,学院还着力引育领军人才,以跨界吸纳的方式从学校哲学学院、中国研究院引入校级特聘教授2名,作为马院学科带头人。引进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全国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名。同时,强化自我培养,2018年度培育一名“马工程”专家,2019年培育1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教育部“青年长江学者”。目前,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已经形成了53人的专任思政课教师队伍,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25人,讲师11人,高级职称比例为79.3%。“80后”教师(年龄为39岁及以下)23人,占比为39.62%,“70后”教师(年龄为39岁以上,49岁及以下)13人,占比24.53%

四、形成“三集三提”做法,帮助思政课教师提升授课能力。马克思主义学院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形成了“三集三提”的做法,通过集中研讨提问题、集中培训提素质、集中备课提质量,加强教研室、教学团队、课程小组等建设,助力思政课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提高授课能力和水平。近年来,学院涌现出国家级优秀教学团队,一批80后青年教师逐步成长为教学科研的主力军,成为学生心中的明星教师。教学改革与创新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级一、二等奖,上海市特等奖和一等奖。

五、探索评价机制的改革,激发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活力。一方面,学校探索并实施了职务职级“双线”晋升制度,形成了讲师、高级讲师、正高级讲师的教学职务职级晋升体系。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学院加强了对教学成果和理论研究成果的考核比重。在绩效考核中加大了对教学成果的奖励力度,在职称晋升中把大报党刊的理论成果和教学竞赛奖项作为重要的晋升条件,突出了对思政课教学、理论研究的评价导向。

六、开辟社会实践调研的渠道,引导教师在理论联系实践中增强“四个自信”。为引导教师深入了解国情、开阔视野、提高认识,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好地讲好讲活思政课,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利用暑假带领思政课教师赴云南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并分别与中共云南德宏州瑞丽市委宣传部、中共腾冲市委宣传部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同建立“教师国情调研基地”,为教师社会实践长效化奠定了基础。

实践团一行在“两弹城”考察学习


11.

健全学校党委教师工作部工作体系,完善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加强教师师德和育德能力建设,规范教书育人和学术道德等教师职业行为准则,把师德规范要求融入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各环节,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学生对师德满意率达到85%以上。


学校成立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领导小组,对学校党建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进行顶层设计、整体谋划。2018年成立复旦大学师德建设委员会,统筹抓好教师思政和师德建设工作。在配齐配强教师工作部专职工作人员同时,加强二级单位教师思政工作队伍建设,在各院系逐步增配分管教师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目前,已有27个二级党委配备了分管教师思政工作的副书记,其中人文哲学社会科学相关院系配备率100%2018年下半年起,定期召开教师工作会议,通报部署重点工作,进行工作经验交流;每月下发教师工作参阅,为二级单位开展工作提供参考。

2018年,校党委制定《复旦大学关于建立健全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的实施意见》,构建师德学习涵养、文化宣传、考核激励机制、监督惩处四大机制,对全校师德建设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制定《复旦大学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实施办法(试行)》,明确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的内容、形式、要求和组织管理,加强教职工思想理论武装。制定《复旦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强调“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讲授有纪律、公开言论守规矩”原则,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管理,严格课堂教学纪律,加强课堂教学监督,把牢课堂阵地。制定《复旦大学关于加强人才引进工作实施办法》,把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摆在首要位置,贯穿人才引进、发展、考核全过程。

按照教育部《新时代高校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高校教师师德失范行为处理的指导意见》等文件要求,学校制定了《复旦大学教职工师德失范行为调查处理办法(试行)》,明确了11条师德失范行为负面清单,完善了师德失范行为发现、受理、调查、认定、复核、处理、申诉、解除等程序,于20191月正式印发实施。

构建师德评价体系,分为入职前思政和师德评价、发展和晋升时评价、年度考核评价和评奖评优评价,构建全过程师德评价链条。完善新入职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师德师风综合考察表,把师德承诺作为本人必填内容。20191月至今,共对1398人次教师进行了综合考察。

健全师德激励惩处制度。继续评选表彰“钟扬式”好老师、好团队,2019年评选出“钟扬式”好老师9位,“钟扬式”好团队10个。落实师德惩处机制,严肃处理师德失范行为。

2019年调研显示,学生对教师队伍的满意率达92.6%,在十八项学校工作中排名第一。

“钟扬式”好老师

“钟扬式”好团队

支撑材料:

做“用心、用情、用功”的辅导员

话匣子:全国86校代表齐聚复旦研讨新时代高校教师思政工作创新与发展

【教师社会实践】复旦大学教师思政工作专题培训班赴四川开展现场教学

【不忘初心 牢记使命】药学院举办教师思政教育专题讲座

复旦大学2019年“钟扬式”好老师、好团队评审结果公示

教育报国守初心 立德树人担使命 2019 年“钟扬式”好老师风采展

教育报国守初心 立德树人担使命 2019 年“钟扬式”好团队风采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