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

落实以教学为中心,有资源配置、质量监控、工作评价和教学事故处理等制度保障,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达到90%以上。

一是落实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2021年,学校出台《复旦大学关于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若干规定(试行)》,落实教授为本科生上课制度。按照《复旦大学关于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若干规定(试行)》相关要求,2022年教授、副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比例达92.5%

二是深入开展教学督导工作,确保学校各项教学管理制度得到严格执行和落实。完成本科教学督导组增补工作,进一步优化督导组人员结构,扩大督导工作覆盖面。督导组完成随堂听课3220学时,针对督导工作中发现的典型问题,在本科教学例会中增加督导组长通报反馈环节,进一步强化评价-反馈-改进的管理闭环,提升督导工作实效。通过对教学大纲、课堂教学、课程考核等教学相关环节的综合考察,对相关课程的本科教学情况进行全方位督查评估,促进本科教学活动规范、有序开展。完成教学为主型高级职务岗位评审,继续为在教学上有突出贡献和成绩的教师拓展晋升通道。强化开课前的课程审核及授课期间的督查,拓展督导范围,分批分类对课程进行重点督导,对涉及宗教信仰和意识形态主题的课程进行重点听课,综合考察教学大纲、课堂教学、教材选用情况、课程考核等教学相关环节。

三是严格课堂教育教学管理。严格执行《复旦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课堂教学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试行)》《复旦大学教学事故认定与处理办法(试行)》等制度规定,确保课堂教学规范有序。

四是优化学生评教系统,完善课程质量评估。强化学生评教价值引领导向,将教材使用、课程思政开展情况等纳入学生评教范围。结合师生意见和建议,针对理论课、实验课、实践课、体育课等课程的不同特点,进一步修订完善学生评教问卷。持续优化学生评教系统功能,通过电话、电子邮件等渠道面向全校师生及时解答评教相关问题,不断提升评教系统使用体验。2022年,本科学生参加课程评教人次累计超过25万人次,学生评教问卷回收率超过90%,基本覆盖全部课程。学校领导参与随堂听课共计44课时,院系党政领导听课240课时,对于强化本科教学的中心地位,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了重要作用

42

推进高水平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完善产学研合作和协同创新机制,发挥智库决策咨询机构,服务国家战略和上海城市改革创新发展。

一、加快推进学校第二轮双一流建设

2022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推动新一轮双一流高质量建设的奋进之年。加快推进双一流建设,是党和国家赋予学校的重大使命,也是学校加快发展的必然选择。根据教育部相关文件要求,在校党委领导下,根据“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和工作组部署,完善第二轮“双一流”建设方案,全面推进学校“双一流”建设。2022年已召开1双一流建设领导小组会议,,8双一流建设工作组会议,6双一流建设项目管理组会议。

制定《一流学科培优行动支持专项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逐个启动各培优领域的专项申请工作。本年度组织8场培优专项专家论证会,各学科分管校领导主持会议,与会专家均为院士、文科资深教授等顶尖学者,为各培优专项把脉献言,有力地提升了培优专项的质量。经过建设,有望产生重大标志性原创成果,打造一流学科建设标杆。

继续推进“双一流”重点建设项目的实施。启动“两大工程”二期建设项目,注重研究成果向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的转化,支撑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教材体系。启动七大系列百本精品教材计划,以高质量建设为导向,建设高水平的一流教材。

二、有力推进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

积极持续推动政治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理论经济学、哲学、中国史、数学、物理学、化学、基础医学、中西医结合、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电子科学与计算机等上海市高峰学科建设。根据上海市教委要求,组织各高峰学科开展2021年总结评价工作,编制《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年度进展报告(2021年度)》,全面总结2021年建设成效,对标对表梳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和重点建设领域突破性进展,查找存在的问题,提出下一步工作举措,引导高峰学科充分聚焦自身优势特色,加快实现重点领域创新突破。。

根据上海市教委相关要求和2021617日学校校长办公会决议,研究起草了《复旦大学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相关职能部门征求意见后修改完善,形成《复旦大学上海高校高峰学科建设管理办法》。该管理办法经202262日校长办公会议审议通过后正式发布实施。

三、多领域取得重大科技成果。

2022年,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科学技术)8项(人),获上海市科学技术奖26项(人),获科学探索奖3人,获中国青年科技奖特别奖1人,获未来女科学家计划1人,获上海市科技精英奖6人,获上海青年科技英才2人,获阿里巴巴达摩院青橙奖2人,获上海科技青年35人引领计划5人。学校在《科学》(Science)、《自然》(Nature)、《细胞》(Cell)和《美国科学院院报》(PNAS)四刊收录论文20篇。

学校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及科技创新2030重大项目申报数、立项数再创历史最好水平;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高,“基础科学中心”共获批3项,创新研究群体项目1项,承担基础研究任务能力进一步加强。;主动对接国家实验室建设,积极开展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及新建工作,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获科技部正式批准试点建设集成芯片与系统全国重点实验室,获批新建8个省部级科研平台,新建1个校级实体运行科研机构。

组织举办“浦江科学大师讲坛”,传播顶尖科学家思想。为助推上海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科技创新策源功能上加快突破,汇聚更有影响力的科学思想,在上海市政协和校领导的指导和支持下,于20221115日成功举办第一期“浦江科学大师讲坛”。

聚焦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赵东元院士牵头的有序介孔高分子和碳材料的创制和应用项目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研究结果被国际同行认为是首次发现、介孔材料领域里程碑式先驱的进展,已被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0余家科研机构采用和研究,引领了国际介孔材料领域的发展。

在国际上率先创建纤维储能器件。彭慧胜教授团队围绕活性纳米材料与纤维器件,建立了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工程化应用的全链条一体化研发体系,实现了纤维储能器件的高性能化,建成了纤维锂离子电池连续化试验生产线。“实现高性能纤维锂离子电池规模化制备”获得2021年度(第17届)“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发展新的二维材料制备手段,得到了二维磁性金属Fe3GeTe2。张远波教授团队进一步发展了基于离子插层的电荷调控技术,在二维Fe3GeTe2中实现了室温下可调的铁磁性(Nature 563, 94 (2018));成功制备少层MnBi2Te4,在这个本征磁性拓扑绝缘体中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Science, 367, 895(2020))。研究成果成功突破了自旋电子器件的传统材料的限制,开辟了自旋电子学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领域,还对深入理解凝聚态物理中包括拓扑电子相互作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高温超导等诸多前沿问题有莫大的帮助,也为新型器件构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研究表观遗传调控中关键蛋白质机器的结构功能。徐彦辉教授团队解析了完整转录起始复合物(PIC)和PIC-Mediator的结构,系统地揭示了PIC识别启动子及其分步装配的分子机制,颠覆了教科书关于启动子识别的传统看法,为后续研究基因表达调控奠定了理论基础。相关成果分别发表在四篇Science论文,入选2021年度中国生命科学十大进展

开发靶向自噬的降脂化合物(LD-ATTEC)。鲁伯埙教授团队提出并实施了自噬绑定化合物(ATTEC)这一原创策略: 利用小分子“胶水”将致病蛋白选择性靶向至自噬进行降解,有希望为亨廷顿病的临床治疗带来曙光。相关成果签署独占专利许可协议形式实施。

四、推进产学研合作与成果转化。

2022年,新建校企联合实验室19家。继续加强与华为、陕煤、延长石油、长光所和嵩山实验室等重点单位的产学研合作;积极组织参与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高交会。强化重点战略区域的科技合作。继续巩固宝山复旦科创中心、嘉善研究院、粤港澳大湾区精准医学研究院、义乌研究院、珠海复旦创新研究院等平台建设。

提出专利申请766件,其中发明专利734件,实用新型28件,外观设计4件。获得授权专利869件,其中发明专利770件,实用新型91件,外观设计8件。完成100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登记。签订成果转化转让许可合同22个,立项金额约7.52亿元,成果转化项目到款5767.91万元。完成4项科技成果作价投资,作价投资合同金额6434万元,吸引社会投资4374万元。

43

学校语言文字管理和使用规范,师生普通话水平测试成绩达标。

我校1995年就成立了校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由分管校领导、各职能部门负责人和相关专家组成,秘书机构设在本科生院,具体开展各项语言文字工作的协调和推进工作。学校每年保证语言文字工作的专项经费,保障语言文字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我校在2022年第25届全国推广普通话宣传周期间,围绕推广普通话,喜迎二十大的宣传主题,在学校各校区通过悬挂宣传横幅、张贴宣传海报、广播及网站播放资料等形式向全校师生广泛宣传国家推广普通话和规范汉字的政策法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我校还受教育部语用司委托,在全国推普周开幕式上协助开展推普智能+’”主题成果展示活动,结合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联动腾讯、科大讯飞、北京师范大学等前沿科技企业与高校助力推普活动宣传,充分体现科技赋能推普主题,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浓厚氛围,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我校在第25届全国推普周开幕式上协助开展推普智能+’”主题成果展示活动

我校继续办好学校语言文字内刊《雅言》,2022年编印第134-135期共2期,每期都分发到全校学生宿舍及校内相关职能部门,并向部分兄弟院校的语委办、中文系、国交院等机构免费寄送。《雅言》持续宣传国家语言文字法律法规、相关政策及语言文字知识。刊物通过精彩干练的文风,富有趣味的主题,让全校师生在津津有味地阅读之际,潜移默化地接受规范用语用字的熏陶。

我校按照上海市教委、上海市语委的有关文件精神,组织开展本科生自愿免费参加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工作。20234月,我校组织了部分三年级本科生和部分其它学生参加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共有1080名学生完成了评测。

我校继续组织师生申报第四届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参赛作品在上海市赛中获一等奖2项,三等奖3项、优秀奖4项;在国赛中获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并有2位教师获优秀指导教师奖

我校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教师资格条例>实施办法》等有关规定,对新进教师核验国家普通话水平证书,确保教师的普通话水平符合国家有关规定。


支撑材料

关于转发《复旦大学关于教授为本科生上课的若干规定(试行)》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