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

持续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制定实施方案、形成任务分工、明确责任单位,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经验做法和工作品牌。学校将“三全育人”(或立德树人)作为纳入高校巡视整改、“双一流”建设、教学科研评估范围,作为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工作考核的重要内容。

复旦大学入选全国首批10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高校。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深入推进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根据教育部关于实施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有关要求,本着在改革中创优、在创优中超越的原则,结合学校具体实际,制定了《复旦大学关于实施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优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思政课创优行动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工作要求。

一、深化本科生书院立德修身教育和网络育人。

2022年,园区书院办坚持贯彻落实《复旦大学书院立德修身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围绕建成融教育、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复旦特点的书院一站式育人平台,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育人格局的目标,积极部署,开拓创新。书院以《方案》为蓝本,在学校层面,进一步加强对书院的组织领导、理顺书院管理和运行的工作机制,加强书院建设的总体规划和统筹协调。在书院层面,进一步发挥各书院的主观能动性,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育人实效,形成开放、多元、特色的书院育人文化。在院系层面,进一步积极发挥党委中场线作用,深度参与、推进书院六大计划。

1、积极推进本科生教育统筹管理机制建设。推进本科生院建设,逐步形成各部门协同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育人新格局。2、着力构建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协同育人体系。将第一课堂学习延伸至书院第二课堂,深化书院第二课堂育人内涵,构建包括书院课程、课后研讨、读书小组、通识游学、社会实践、海外交流等在内的书院通识教育第二课堂育人体系。3、推进本科生综合素养全面提升。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依托书院系统推进六大计划, 结合不同阶段的成长规律,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多元选择。每年开展思想引领、文化涵养、创新实践、领袖人才六大计划项目800余个。完成复旦智慧书院小程序开发,为构建集目标管理、过程控制和评估反馈为一体的书院学生综合素养培养体系提供了评价依据和管理系统。4、深度激发书院师生活力。坚持以导师和学生为主体,导师和学工两支队伍协同,使书院成为共建共享的师生学术、文化、生活共同体,每学年由导师指导的各类书院项目超过300项,师生午餐会、师生下午茶、师生素拓、师生座谈和咨询答疑等师生日常见面交流活动超过1500次,累计服务书院学生超过16000人次。2021书院立德修身教育行动计划接受统战部民主监督工作,顺利完成了三年行动计划。2022年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正在研究制订《复旦大学书院立德修身教育新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方案(2022-2024)》

继续推进网络育人三年行动计划。与宣传部合作推动第二届望道新传媒奖校园网络文化作品评选,申报数量为第一届的两倍。围绕升级网络育人产品、提高网络文明素养,维护网络空间安全筹备主题展览,引领校园网络文化正确导向。在第六届全国大学生网络文化节和全国高校网络教育优秀作品推选展示活动中获奖10项,其中一等奖2项、三等奖6项、优秀奖2项;在第六届上海高校网络文化节暨大学生公益广告大赛获奖74项,其中一等奖23项、二等奖26项、三等奖19项、优秀奖4项、思政类2项。重点培育8个本科生网络育人创新工作室,孵化31个特色网络育人项目。更新网络文明素养主题班会课件,实现本科新生教育全覆盖。

加强网络育人,宣传学生身边的强国追梦先进典型,引领校园青春正能量。围绕疫情防控期间在学术、科研、校园防控管理、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先进典型个人、团队,累计编发相关微信16期。邀请包保干部、毕业生之星、“人才工程”预备队(一期)队员、优秀党员等,举办《发扬复旦精神,担当时代责任,把青春的光和热洒在校园疫情防控一线》光华论坛。

二、深化研究生三圈三全十育人,推动研究生教育新发展。学校深入贯彻落实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研究生教育以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拔尖创新人才为目标,聚焦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发展方式、类型结构、培养模式和评价机制的变化与特点,指导研究生院、研工部结合学校研究生培养与发展状况,深入推进落实《复旦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意见》和《复旦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三年攻坚行动计划》,着力构建与世界一流研究生培养水平相匹配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

三、统筹规划实践育人体系,建设高水平融合育人平台。学校牢牢把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扎实开展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围绕建设中国特色世界顶尖大学战略目标,从学生成长成才的需要出发,将实践育人融入学校三全育人大格局,起草《复旦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实践育人体系的实施意见(征求意见稿)》,协调配置德智体美劳各方面思政要素和教育资源,以形成更高水平的融合育人平台,针对实践育人内容体系、课程设置、考核评价、基地建设、组织保障等重点工作,起草《复旦大学关于加强和改进实践育人体系的三年行动计划(征求意见稿)》,以在三年时间进一步健全学校实践育人体系制度,提高实践育人水平,系统服务于学校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

四、抓好疫情防控期间教师思政工作。发布《防疫不松懈,育人不断线——致全校教师的倡议书》《关于加强校园准封闭管理期间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方案》,倡导疫情防控不松劲、思政工作不断线、育人工作不停摆。开展“导师关爱行动”,全校2300余名研究生导师全员开展关心关爱,及时缓解学生焦虑,帮助学生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保障学业、毕业、就业顺利推进。在“关爱校外教职工行动”中,牵头成立国定路教师公寓、国福路教师公寓专项工作小组,排摸处理问题,加强正面引导。召开3次教师思政工作会议,对疫情期间如何开展教师思政工作进行指导、明确要求。密切关注教师思想动态,开展摸排调研,报送《教师动态》2期、《教师工作简报》3期。

五、20215月,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美育工作的实施细则》。完善美育教育机制,厚植文化艺术土壤。坚持正确方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陶冶高尚情操,塑造美好心灵,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坚持面向全体,不断完善面向人人的美育育人机制,为所有学生提供美育教育,促进德智体美劳有机融合;坚持改革创新,加强各学科交叉融合,整合美育资源,补齐发展短板,强化实践体验,完善评价机制,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形成充满活力、多方协作、开放高效的学校美育新格局。到2022年,本科生美育教育实现“1+1”全覆盖,即每一个本科生在就读期间至少攻读一门公共艺术类课程,并参与一项艺术实践活动;进一步加强美育组织建设,修订美育课程目录,明确分类,完善课程体系,形成以“艺术+文化为特点的课程体系;研究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美育教育有较大拓展。到2035年,形成普及艺术教育、专业艺术教育双轨发展,课堂教学、书院活动紧密结合,艺术体验、网络拓展无缝衔接的美育教育体系。

六、20216月,发布《复旦大学劳动教育总体实施方案》。劳动教育全面纳入人才培养体系,强化马克思主义劳动观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开展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构建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相结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劳动教育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观念,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掌握必备的劳动技能,做到手脑并用、知行合一,具备团队合作能力,增强创造性劳动能力;具有积极的劳动精神,继承中华民族勤俭节约、敬业奉献的优良传统,弘扬开拓创新、砥砺奋进的时代精神,养成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吃苦耐劳、珍惜劳动成果的良好劳动习惯和品质。2022年,继续充实和完善通识教育课程的劳动教育内容,研制并实施本科生劳动周工作方案,探索建立劳动清单制度。积极组织建设校内外日常生活劳动,自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践部开辟校外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教育基地,创新劳动技能课实践载体,组织开展“劳动教育课堂——乡村振兴·中国式现代化”主题社会实践活动与院系特色劳动教育项目。让同学们进一步深入农企和乡村,以亲身所历感受乡村振兴的社会发展脉搏,体悟新时代十年伟大变革和脱贫攻坚的成果。

七、202112月,发布《复旦大学关于加强新时代体育工作的实施办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发挥以体育德、以体育心、以体育人功能,引导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22年,课程供给更加丰富,形成含有基础、提高和选修三大模块的课程体系,并进一步完善“健康知识+基本运动技能+专项运动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第一课堂、第二课堂、书院体育活动紧密结合。力争到2025年,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群众体育形式丰富多样,参与人数全面提高,学生身心素质明显提升,研究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得到进一步拓展;到2035年,多样化、现代化、高质量的体育育人体系基本形成。

八、20233月,我校“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评价改革实践”获评2022年度上海市教育评价改革优秀案例。

《中国教育报》报道

《“三全六度十育人”——复旦大学探索新时代育人之道》


6

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育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持续深化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和制度保障,坚持落细落小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教育教学。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新时代公民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022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体队员重要回信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发展与安全,大力推进第一个复旦建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继续完善具有复旦特色学生思政体系,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发布专题学习方案,将二十大精神学习作为辅导员队伍、支部书记和各类学生骨干培训的重要内容,做到本科生党支部、党章学习小组全覆盖。发布3期《学生党建工作参考》,立项秋季学期特色党建项目120项,开展学习二十大,奋进新征程微党课展评,录制18个终审视频形成学习菜单。组织专题光华论坛,卿云歌平台推出青春向党 强国追梦特辑,开设宝藏复旦人、院系风采、十佳辅导员等学习二十大系列专栏,展示各院系学习风采和精神风貌,分享师生学习体会,结合二十大精神学习,开展宪法卫士竞答活动,参与率较去年翻倍。

二是深化党建引领作用。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为重点,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推进大学-高中党员接力培养项目,五四前夕与附中联合举办青春赛道奋力奔跑接力培养交流活动;暑期举办信仰学长与高中积极分子结对仪式等交流活动3场;组织新骨班开展十年新变化,青年看发展,复兴勇担当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加强园区党建,全年完成566间党员寝室全覆盖挂牌,累计开展园区党支部志愿服务项目106项,3600人次,服务时长超6000小时。

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长效化,研究生同学们参与党团活动,学习党史知识;走入历史场景,聆听先烈故事;推进理论宣讲,深化理性认知;参与艺术创作,升华情感,编发《组织生活参考》,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精神导学PPT、口袋读本等,为支部学习提供丰富资源。各党支部组织党员认真开展自学、组织研讨、实践研学,举办党旗领航 砥砺奋进”“百年奋斗 感悟真理等主题党日,平均全年开展支部学习活动4000多次。积极引导各院系、支部把老党员、沪上红色场馆作为开展好党史学习教育的重要资源,组织“小研学四史”“五老讲党史”“学史崇德”等系列党史学习讲座品牌,举办党的群众路线百年历程图片史料展、“阅读初心”党史学习联播、“百题忆百年”线上测试、“百年追梦”庆祝建党百年博士生论坛等党史学习交流活动。以“寻访红色印记,传承红色基因”为主题开展系列红色场馆现场参访学习活动。

三是加强本科生主题教育活动整体设计,提高教育直达率。围绕重要时间节点组织举办主题教育活动。邀请七一勋章获得者、北斗三号工程卫星系统总设计师、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等先进典型、专家学者举办光华论坛形势政策报告会等7场主题活动。开展毕业季、开学季系列主题教育活动。克服疫情困难,办好毕业典礼、开学典礼,组织开展两个年级学生军训。加强主题班会阵地建设。邀请6位院士、文科资深教授拍摄《你好,复旦新生》教育片,组织院系创新开展云班会。结合校党委书记第一堂思政课,面向全体新生开展 “心有所信 强国有我主题教育活动。

研工部围绕强国追梦铸魂育人行动深入开展历史观、时代观、成才观、创新观教育。举办相辉讲堂之四个自信系列等品牌讲座,引领研究生感应时代脉搏,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铿锵誓言。举办大师面对面系列讲座、第十届研究生心目中的好导师评选、第十三届研究生学术之星评选、第五届研究生五四演讲比赛、博士生论坛系列活动、相辉学术文化节等活动,引导研究生树立科研报国信念,强化成才观、创新观教育。博士生讲师团举办系列领学活动和联合宣讲,围绕北京冬奥会、国家安全日、人民城市建设、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等主题开展宣讲,举办全国高校理论宣讲社团工作案例论坛,出版《青春之火与理论之光:新时代大学生理论宣讲社团工作案例汇编》。。

四是疫情期间,用好疫情防控鲜活教材,努力讲好防疫大思政课。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启动实施强国追梦铸魂育人行动。结合北京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总书记赴中国人民大学考察、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结合五一劳动节、五四青年节等重要节日,组织强国追梦系列光华论坛线上特辑。推出强国追梦系列光华论坛共16场,举办《校庆特辑复旦师生抗疫故事云分享》《第20青年复旦学校学员泡泡云上分享会》《准封闭管理期间,大咖陪你过周末》等线上讲座及分享活动,累计直播时长超过35小时,累计收看人数超过2万。结合校园疫情防控、毕业季等重点内容,持续举办各类主题教育活动。3月初,在全校本科生中启动这个春天,青春该有的样子主题教育活动。制作《严守纪律、增强自律,共同守,平安复旦》主题班会课件,在本科生共计152个班级中全覆盖开展主题班会。各院系积极组织各类线上活动660余场。围绕严峻形势下的责任与担当开展主题党日和班会,引领学生彰显特殊精神、体现特殊担当。发布5期疫情防控倡议海报,累计阅读量13836人。发布《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复旦精神,争做报国先锋复旦大学2022届本科毕业生主题教育方案》,在全校范围内广泛开展我心目中的好老师、毕业生之星等优秀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启动毕业生金点子征集相关活动,筹备举办毕业典礼、本科毕业生主题党日、本科毕业生主题班会等活动。

各研究生班级、党支部开展严守纪律,增强自律,共同守,平安复旦”“严峻形势下的责任与担当等疫情防控主题班会、主题党日450余场,引领研究生在大战大考中彰显特殊精神、体现特殊担当,积极动员党团员骨干参与校内校外疫情防控志愿服务。复旦研究生”“复小研等微信平台积极做好线上思政引领,以防疫行为规范、学习生活指南、师生防疫生活展示等内容版块,共发布推文125篇、短视频27条,总阅读和播放量达27万次,发掘抗疫典型人物、感人事迹、温情故事,深受广大复旦师生喜爱和信任。

五是社会实践育人能级不断提升。2022年共有40个院系8606人次研究生参与社会实践,同比增加5.8%,申报项目达945个,同比增加32.5%。其中,2022年寒假,为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组织开展以看需求、悟变化、讲担当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共有来自32个院系的1023名研究生申报了217个项目,涵盖五大专项,其中,千名党员下基层专项36项,奋进第二个百年专项112项,助力建设家乡专项62项,校友云走访专项3项,自选主题4项。2022春季,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以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围绕强国追梦铸魂育人开展社会实践。在防疫常态化的背景下,本次社会实践积极探索互联网+实践模式,开展线上社会实践。涵盖千名党员下基层、城市建设金点子、第一个复旦、行业发展调研和自选主题五个专项,共确定153个项目予以立项支持。这些项目囊括了35个不同的文理医工科院系,共有1722人次研究生参与。研究生结合专业优势,在参与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做到知史爱党、知史报国、知史荣校。2022暑期,围绕新时代伟大成就,分为千名党员下基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行业发展调研、第一个复旦、师生共践、艺术实践月、自选主题七大专项,本次实践共立项172项,来自39个院系的1418名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研读、宣讲、践行、体悟新时代,为第一个复旦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2022年秋季,为组织引领全体研究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原汁原味学原文,扎扎实实悟原理,组织开展以强国追梦我奋斗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本次秋季日常化社会实践和寒假社会实践合并开展,共立项403项,涵盖五大专项,其中,看足迹·笃初心专项123项,看前沿·笃创新专项67项,看民生·笃奉献专项116项,看世界·笃自信专项16项,自选主题81项,来自40个院系的4443名研究生在社会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做贡献,让青春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绽放。

聚焦“算法厌恶”,提出消除老年“数字鸿沟”的可行建议,展现复旦学子社会担当;实地走访上海五大新城,为新城发展总结特点建言献策,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与赣南苏区红土地莘莘学子结对联合,扎实推进一系列帮扶工作,带领赣南学子共同发展、茁壮成长;行走在东北的冰雪与屋舍之间,用足迹探求吉林市棚改工作的推行情况及民生影响;在广州市中山纪念堂追溯革命丹心,改变与探索,传承与复兴,求索与记录,探索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走进华山福建医院,知所从来而明所往,提出想法和建议,促进华山福建医院臻于至善,沉淀人民情怀;关注广东平远三镇脐橙产业,分析政府政策材料并对选取的三镇的多种助农模式进行实地调研,提出改进对策……复旦学子调研触角深入基层,调研话题贴近时代,关注民生,走进民情,彰显社会责任感;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行思践悟,知行合一,学以致用、用以促学。

六是健全研究生党建专项社会实践机制,持续开展千名党员下基层专题实践,设置赓续红色血脉重走长征路”“学党史、践承诺、见行动“理论宣讲进基层”“支部共建促发展”“追寻总书记红色足迹”等专项,共计立项达700余个实践项目,覆盖约11000人次。举办党旗飘扬在基层 青年服务显担当主题党日,我为群众办实事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各院系、支部全年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专项活动1500余项,组织党员服务校园师生、走进社区一线,结合专业特色广泛开展义务劳动、社区宣讲等服务活动,参与党员1.5万人次,覆盖群众25万人次,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发挥。进一步发挥党支部在寒假留校党员志愿服务、杨浦区人大代表选举、疫情防控期间党员志愿服务等重点工作中的作用,号召研究生党员承担骨干职责,引领研究生党员树立党员先上责任担当。2022年“大上海保卫战”期间,全校组建49支研究生党员志愿服务队,覆盖3000余名研究生党员,服务群众超过4.4万人次。

7

加强伟大建党精神的研究、宣传、阐释和实践转化。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四史”宣传教育,落实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定期报送工作成果。

不断加强理论研究阐释和服务工作。紧扣党史学习教育主题,组织专家积极参与中宣部和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理论征文活动,有4篇文章入选上海市庆祝建党百年理论征文,居上海高校之首。紧紧围绕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组织学校教师积极参与市委宣传部联合有关单位开展的上海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理论征文活动,最终遴选报送5篇征文。围绕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积极向上海市教卫工作党委推荐理论宣讲先进集体、个人和优秀理论宣讲报告、微视频。做好《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解放日报》等主流党报党刊以及校内专家学者的沟通桥梁作用,组织专家撰写并刊发系列理论文章,促进研究成果发表。2022年我校学者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红旗文稿》《解放日报》《文汇报》等大报党刊上发表理论文章105篇,其中《人民日报》13篇、《光明日报》42篇、《红旗文稿》3篇。

扎实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工作。制定《关于成立复旦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并对校内二级单位进行全覆盖宣讲的通知》和《关于开展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工作的通知》,为全校基层党组织提供菜单式宣讲对接服务。成立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团,成员包括党员校领导、校两大工程专家、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和宣讲工作的专家学者、党史研究专家、离退休老党员同志等。强化理论宣讲集体备课制度,组织开展明理增信、崇德力行党史学习教育座谈暨宣讲动员和集体备课会以及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专题宣讲工作集体备课会。压茬推进校内宣讲工作,实现二级单位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全覆盖。统筹做好理论宣讲队伍建设,向理论专家发送各类学习资料8册,积极向上海市和教卫工作党委推荐党史宣讲专家,指导博士生讲师团、星火志愿者服务队和团委青年讲师团开展相关工作。邀请李忠杰、李君如等专家学者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辅导报告,组织赴渔阳里、中共一大会址等地开展实地研学。

注重理论宣讲工作。始终紧跟党的理论创新,依托师生宣讲团队,同步做好理论武装工作,着力打造《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党员志愿服务队、全国大学生讲思政课展示队伍、望道学生讲师团等三支宣讲队伍。结合建党百年、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党的二十大等重大时间节点,专题成立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师生宣讲团、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师生宣讲团、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团等,积极面向企事业单位、机关、社会组织和社区居民以及校内外师生开展理论宣讲活动,服务2.5万余人次,系统化、体系化推动学习宣讲阐释好伟大建党精神。同时,高质量建设高校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研究中心复旦大学分中心,打造伟大建党精神的理论研究高地、人才培养高地、红色文化高地、新型智库高地。

在二十大理论宣讲工作中,通过专家领学,分批团结团干部体悟二十大会议的必要性、二十大报告的重要性,组建优秀青年讲师队伍,联合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培育出关于党的二十大理论宣讲示范团课共13节,并高效动员团干部上讲台,总计覆盖1551个团支部,33862名团员,与团市委充分合作,课程讲义与视频全上海充分推广。

8

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课程教育教学质量,拓展“中国系列”课程等选修课建设,落实“大思政课善用之”要求。深化“课程思政”建设,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课程思政改革有显著成果。学校和院(系)领导每学期上思政课不少于1次。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和马克思主义课程学科建设,按规范要求做好组织领导、机构设置、人员配备、教学组织和经费保障,积极推进“马工程”重点教材使用全覆盖。


一、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确保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实落细

一是健全课程思政与教材工作领导机制。调整优化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和教材委员会人员组成。全校所有院系成立课程思政与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建立健全校院两级课程思政与教材管理体制。

二是推动各类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全面落实《复旦大学关于全面深入推进课程思政建设的实施方案》,制订《课程思政建设工作细则》,明确各教学单位在教师培训、教学研讨和理论研究等方面的具体工作要求和考核指标,切实提高教师课程育人意识和能力。

三是加强课程思政建设分类指导。在市教委立项11个专业类课程思政教学指南项目,已完成8项指南编制。分哲社、理工、医学,向教学单位课程思政与教材建设领导小组组长与骨干教师举行培训会,压实院系中场线责任。汇编《复旦大学课程思政建设百问百答》,提升课程思政指导的针对性。

四是完成标杆课选树和案例库首轮建设。3门课程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课程教学团队入选课程思政教学名师和团队。评选96 “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标杆课,根据标杆课建设成果,汇编《复旦大学课程思政优秀教学案例100》。收录400个教学案例,完成课程思政案例库首轮建设。

五是强化课程思政宣传推广。与新华网合作建设课程思政数字化展示平台及线上资源库,推出复旦大学课程思政名师大讲堂首批9期直播,校内外师生400万余次观看,集中展示建设成果与经验。教务处微信平台开设复旦课程育人专栏,持续宣传课程思政标杆课程、优秀经验,已推出60余期。

六是抓好教材建设与管理。出台《复旦大学教材管理实施细则》,设立教材四级审查制度,完善教材建设管理机制。组织开展学校教材、讲义、课件的全面排查,对发现问题立即整改。建立全校教材库和教材审核专家库,强化审核管理。编制《复旦大学教材建设十四五规划》,启动七大系列百本精品教材项目,推进高水平教材建设。2021年,我校25部教材获评全国优秀教材,新闻学院获教材建设先进集体,陈思和教授获教材建设先进个人。3部教材入选教育部首批中国经济学教材,并纳入马工程重点教材建设。入选工信部十四五规划教材9本、专著1本、教材研究基地1个。

二、学校和院(系)领导每学期上思政课不少于1

党委书记连续六年为本科新生上开学第一课,2022年9月3日,来自祖国各地的3600多名本科新生聆听了在复旦的第一堂思政课《强国筑梦,追求进步》。 

三、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

以推进课程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主线,不断深化新时代思政课改革创新。高质量建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课程《教学大纲》获教育部两次推广,成为包括全国重点马院在内的全国范本。先后两次在教育部工作会上面向全国高校介绍建设经验。作为分教指委秘书处单位,推动制作课程统一课件,为全国高校单独开设这一课程提供权威教学依据。在教育部社科司指导下,每月编制《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活页》向全国推广,总字数逾100万。精心打造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高校思政课课程群。本科思政必修课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门次、国家级精品资源课程1门、上海市精品课程3门、上海高校思政课金课”5门。研究生思政必修课获评教育部“‘七一讲话联讲思政课示范金课。本硕博思政必修课一体化建成精品慕课。系统建设思政课选择性必修课程体系,以四史课程为统领,整体建设12门思政选修课程,课程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上海市一流本科课程1门、上海高校思政金课”1门、上海高校市级重点课程1门等。思政课建设成果被人民日报、光明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求是等媒体广泛报道。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活动周”“治国理政国际大学生交流论坛”等实践教学品牌。创设的“三集三提”工作经验,成为全国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的重要标准。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成果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成果获上海市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成果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获上海市教学比赛特等奖及全国奖励教师6人次。

谋划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领航、马克思主义学科群繁荣发展的学科建设体系。学院现拥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政治学两个一级学科博士点,涵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党的建设、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研究、中共党史、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9个二级学科以及按照二级学科建设的习近平教育重要论述研究方向,学科建制齐整。积极谋划启动中共党史党建一级学科建设。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入选教育部等三部委公布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全国唯一一家在第二轮增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一流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获得A+等次。同时,依托马院马研院协同融合机制,首批建设马克思主义法学、美学/文论、哲学、政党学、政治经济学等学科,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中马字头的学科建设好,形成以马理论为头雁,大马学科群繁荣发展的雁阵效应,初步构建起了统领哲学社会科学建设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格局框架,着力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学科化建设和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为形成具有复旦特色、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贡献智慧和力量。

持续推出重大研究成果,不断扩大马克思主义理论学术影响力。党的十九大以来组织实施的“两大工程”,目前已出版专著20本,首批已建设3门课程,后续将继续建设6门课程,出版11本教材,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行了深入研究和阐释。目前开始组织实施第二期两大工程项目。组织实施《政治经济学通史》项目,计划在3年建设期内,共形成9卷本丛书。近几年获批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教育部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4项,其中完成6项、在研8项。以这些重大科研项目为牵引,在实践中形成了21世纪马克思主义与人类文明新形态、百年党史与新时代党的建设、马克思主义“三观”教育与培育时代新人、世界社会主义与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研究、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学科化与一流马克思主义学科群建设等5个重点研究方向。这些研究方向既包含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与方法论,又涉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类文明新形态、百年党史、新时代党的建设、思政政治教育、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等前沿领域,将会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实践创新。

以引育思维谋划队伍建设,提升思政课师资队伍层级。目前马院拥有专任教师88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31人。拥有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5名、青年学者 2 名,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1名、国家万人计划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2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名;拥有国务院马学科评议组成员1名,国家教材委员会高校哲学社会科学(马工程)专家委员会学科专家组专家1名,马工程专家5名,教育部教指委委员5名,教育部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专家指导组副组长1名、成员1名。学院建立知名专家数据库,围绕学科建设发展规划、发展思路、发展措施等征询意见建议。每个二级学科形成老中青相结合的师资队伍,实施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发挥知名专家与青年教师“传帮带”“手拉手”的机制,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此外,依托马院-马研院联动机制,深化大马学科群人才队伍建设,引进和招聘专职师资队伍近30人,均衡分布于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史学、马克思主义美学/文论、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等学科。在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方面,依托相关合作共建单位,招收马克思主义学科群研究生20余人,研究方向涉及马克思主义新闻观、马克思主义社会学/民族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学、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国际关系学等。

谱写“大思政课”建设新篇,在服务国家发展战略中逐步形成引领性、标志性、系统性的社会服务大格局。连续16年举办马克思主义理论周,近6万学生参与沉浸式理论学习。打造治国理政国际大学生交流论坛等一系列全国知名品牌,全国5万多名学生参与理论研讨。“新中国史”实践课程高质量打造“行走的党课”。打造望道大讲堂品牌,邀请七一勋章获得者、航天英雄等走上思政课讲台,服务学生近万人。与中国建筑、上海城投、中共一大会址、中共四大会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等合作共建,为师生提供实训基地,把思政课上在祖国大地上。专任教师参与中央重大文件起草,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学习问答》《新时代爱国主义实施纲要》以及其它文件起草工作;服务治国理政,以 19 个智库平台为支撑,持续发布内部刊物,多份内参获得习近平总书记肯定性批示;服务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李冉院长担任《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起草组副组长;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与中西部高校云南大学、德宏师专、赣南师大、南昌陆军学院等高校与干部学院结对帮扶,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和国情调研基地;服务上海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上海发展战略,研究阐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依托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教育部高校辅导员培训和研修基地和教育部师德师风建设基地,累计培训思政课教师近千人。

9

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动态调研或意识形态动向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

1. 加强讲座论坛邀请人审批和意识形态审核把关。修改《复旦大学关于举办哲学社会科学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管理办法》,印发《复旦大学关于进一步加强论坛、讲坛、讲座、年会、报告会、研讨会等阵地管理的实施办法》。召集文科院系分党委书记开会研究部署加强讲座论坛管理工作,完善ehall讲座论坛申请审批模块。开展讲座论坛管理调研,认真听取意见建议。全校文社理工医类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主办单位的申报意识明显增强,申报量明显增加。召开期刊工作会议,加强期刊管理。

2. 组织开展三查三规专项检查,对院系中心组学习和教职工政治理论学习情况、讲座论坛报告会研讨会申报情况、课堂教学和马工程教材使用情况进行检查,覆盖到所有院系,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校内的专项巡视。

3. 加强阵地建设。坚持校院两级联动推进意识形态工作,进一步明确院系领导班子的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分工,制定院系意识形态工作指导手册,举办意识形态工作专题培训。推动制订涉外交流意识形态风险防范工作手册,境外媒体采访注意事项,网络信息与技术安全工作指南。完善意识形态工作考核机制,针对工作优秀的要给与奖励,针对发生责任事故的要扣除绩效,促使二级单位更加牢固树立意识形态工作重要性的认识。

4. 定期组织青年复旦学校学员、院系学生骨干和青年研究中心学生调研员围绕国际国内热点、重大社会热点问题开展座谈调研,及时了解学生对于时事热点问题的看法,了解学生群体思想困惑和发展需求。深入开展学生思想动态研究,2022年全年报送《青年研究中心专报》20期和《每周一报》52期。每年年初完成教育部、上海市年度学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年底开展年度学生思想和个人发展情况调研。及时举办专题培训,案例分析,并进行每月风险研判。2022年上半年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及时了解汇总各网格内学生思想动态,形成《校园封闭管理期间学生思想动态》70期。

5.建立舆情和信息报送机制。建立信息员队伍,定期报送研究生对国家和社会热点、校园新闻动态等议题的具体看法。在新学期开学、重大政治节日、纪念日等重要节点报送研究生思想动态。每年开展复旦大学研究生思想政治状况滚动调研,及时掌握研究生的思想动向,做好研判工作。不定期开展研究生党建、校园文化建设、实践育人、研究生体育美育等专项调研,掌握研究生的真实想法,提高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2022秋季学期起,撰写智库观察81期,收集涉校舆情300余则,总字数近15万字,涵盖后疫情时代校园如何逐步对社会公众开放、高校校园动物虐待事件、高校师生学术造假等社会热点舆论话题,关注青年思想动态。

6. 面向全体研究生辅导员编写累计55万字的《研工学习参考(理论篇)》6期,通过时政新闻、理论学习、系统动态、智库观察和理论书库5个版块加深辅导员对国家最新形势、重大理论、产业的布局和发展、教育行业整体要求等方面的认识和了解,为辅导员队伍教书育人提供理论支撑。

7. 定期开展干部师生思想动态调研或意识形态动向分析,提高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有效性。深入开展教师工作专题调研。开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建设‘第一个复旦’奠定立教之本、兴教之源”专题调研,面向全校教师开展问卷调查,组织教师座谈会,对院系进行实地走访,聚焦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难点问题,为推动学校新征程高质量发展献策建言。


支撑材料:

三全六度十育人!复旦大学探索新时代育人之道

用好民主监督成果,进一步将“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引向深入

院士、科学家、大咖学者、知名教授都来当导师!多维导师制构建三全育人“同心圆”

我校召开“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推进会 努力交出试点满意答卷 开创立德树人崭新局面

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复旦大学全面动员部署党史学习教育!

善用“大思政课”,有机融入党史教育,打造复旦样本

百年征程照初心,旦复旦兮绘新篇!复旦大学党史学习教育纪实

心有所信,强国有我!党委书记焦扬为2021级新生上思政第一课

心怀“国之大者”,奋斗新的征程!2021年复旦毕业生,焦扬大学姐第四季“毕业生思政课”开讲!